上海创意区:给时尚生活加点料(组图)

精品购物指南
截至2007年,上海已经拥有了超过七十家挂牌的正式创意产业区。这些由原来的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等老建筑,通过保护性开发所改建的创意区,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固有风貌,而且被植入了新的元素,形成了迷人的文化新领地,古老而现代,物质却很艺术。这是上海的新名片,一定不能错过的。
上海仿佛每天都在变换着表情,即便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仍然会经常在上海的大小街巷里迷失。卡米觉得,那些不断涌现的创意产业区像在更换上海的传统记忆,它们是新老融合的产物,也是最上海的表现。
参观指南
上海这些不同风格的创意产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这是城市更新的见证。在上海开始这样一段创意之旅,你将遇见这个城市文化艺术的新腔调、最IN的创意设计、最有型的潮流人士和最时尚的生活步调。我们选取了其中三个最耀眼的,供你用作参观世博园之外的“甜点”。
耀眼创意区之田子坊
老弄堂里的新上海
有时,上海这个城市也并不总给外来人以这样的印象:街道上会种满了梧桐树,庭院深深的洋房,繁华已过去,然而,风流依旧在。有时,上海会更多地出现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的场景:石库门的老房子,一条巷子里住了多户家庭,那些楼房使用多年,一些窗显出时光久远的颜色,楼梯幽暗,只有一盏黄灯,照不明地亮着;清晨时经过,有人在二楼晾衣晒棉被,拍打昨夜的旧梦;傍晚走过这里,老人们都坐在巷子里闲话家常,各家烧饭香肆意在空气中游荡。这样的场景似乎才是更接近上海寻常的生活。这样的里弄里曾有过很多旧故事,现在,有另一群人纷纷搬进了这些石库门内,开始赋予这里崭新的惊艳。
位于上海泰康路上的田子坊正是这一里弄转变中的代表,原来210号的弄堂口部分老厂房,曾是上世纪30年代的小澡堂、小面厂、小仓库,也曾风光一时,现在都已经成为艺术家工作室,那些锈迹斑斑的钢梁诉说着前世弄堂工厂,今生创意工坊的新故事,而弄堂里面依旧藏着纵横交错的旧巷,只是当年的石库门民房已陆续变成了富有情调的咖啡馆、酒吧、茶馆、画廊、异域风情的手工艺品店铺、各国风味的个性餐厅、设计师窗口的服饰店等等。据说租户已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艺术家进驻改变气场
最早进入这里的是一批文化艺术人士,最早的泰康路创意产业中心总策划吴梅森引入了画家黄永玉和陈逸飞、摄影家尔东强等人,黄永玉将这条本无名气的小弄堂命名为“田子坊”。吴梅森曾形容来这里开店有这样三种人:中国美女、海归人士和外国友人。
开在巷子口11A号的in sh的店主李鸿雁正是第一种的代表,她的第一家店in sh可算是田子坊元老级的小店,5年的时光,李鸿雁的设计也自in sh的简洁上海化慢慢转向更加国际化,更有女人味。类似的设计师品牌和店铺还有LA VIE、银铺子、东韵等,甚至还有像美国陶艺家吉米、法国设计家卡洛琳、南斯拉夫摄影家龙·费伯、丹麦的沈翠娜等一大批国外艺术家在此创业。除此之外,还有各地风味的餐馆、咖啡馆和甜品店,像专门自制巧克力和饼干的巧菲尔甜甜轩、日本料理店太·料理,或者是南亚·莲池、“泰”餐厅等。
若是阳光很好的下午,来到田子坊,随意地走进一家小店,异国风和民族色混合,停留时,在巷子转弯处喝杯咖啡,或许还可望见对面窗户中正在做饭的人家——上海的旧气息和新时尚和谐相融,每一处都吸引着来访者,一直走进深处去探寻挖掘其中的新奇和趣味。
Link优选店面
名易堂JIP
首席设计师来自丹麦,店里多为男性用品,从衣服到饰品系列齐全,男性饰品非常大胆、独特,又充满东方魅力,包括戒指、项链等,其中结合了黑檀木、桦木等自然材质的银饰作品非常惊艳,店内还有一些当红的绘画作品,总之是一个很酷的艺术空间。
价格:银饰220~700元
地址:田子坊210弄51号
am Art Space
这是上海乃至中国的首家自助画室,坐落在一个小小的二层楼内,沿着吱呀作响的木制楼梯而上,会经过两家住户,然后看到五颜六色的另一个世界。即使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在这里也能画出心中的感觉,许多人都在这儿唤醒了自己的潜能。
价格:按照尺寸大小200~400元
地址:田子坊248弄31号后门
耀眼创意区之1933老场坊
设计完美的老建筑
1933老场坊原是上海工部局屠宰场,建造于1933年。设计出自英国人之手,据说所有的材料包括石子和沙土都是英国原装进口。错落奇特结构的保障是至今坚固的地面,有这么一个传说:即使用冲击钻来打地面,都纹丝不动,直冒火花。在这里,建筑本身就是最艺术所在。外观像方盒子的1933老场坊,内部又包裹着一个圆形建筑,有24条散落各处的连接廊桥,走向也不是规矩的一个朝向,多是南北交叉。建筑外沿也不是最标准的直线,有的地方是半月形的弧线,有的地方被折出了大于90度的角。可以说,站在每一处抬头低头能看见的都是不一样的迷宫,就算你角度算得精准,也可能被绝对想不到的地方站着的某人窥视到。因为当年这里曾是屠宰场,所以仍有一些旧时的遗迹,如牛群的通道、锅炉房和饲料场等设施。保存最为完好的是主楼,外面看来四四方方,外墙全是孔状镂空,今天看来颇为美观,当年却是为了驱散屠宰场难闻的血腥气味。
令人惊艳的新改造
整个建筑最美的是顶楼的玻璃舞台,每隔几步就有一处望得到底的玻璃地面。不过不要怕,经常被用做新车发布的平台是足够支撑几辆车加几百个人的重量的。并且最美的楼梯也出现在中心舞台之下,被称为法式旋梯的弧度很迷人,极大的坡度是在工人受牛攻击时逃生使用。天气好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个最美空间里最美的一幕,在5楼外沿,当阳光由孔状镂空的外墙洒进屋内,会留下奇特的倒影,时常引来摄影师狂按快门。最要提的,是在一楼保留的禁闭室,估计回声里会掺杂了几声牛叫的哞哞声,不过却多了些滑稽的童趣。
月度主题狂欢地
目前1933老场坊的二楼正在举办王小慧的摄影作品展,一起交叉展示的还有一些雕塑和装饰作品。因为曾经是屠宰场,所以还开设了许多以牛命名的餐馆,比如牛市中餐厅、很牛创意面馆、花花牛西班牙酒吧餐厅等,十分有趣味。入驻这里的特色店铺还有亚洲时代骨瓷店、绝色婚纱店、1933原创力、火柴的故事,尤其值得推荐的是展示上海设计之窗的——品味品位。并且,1933老场坊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戏剧演出或狂欢派对,每个月都会设定不同的主题。
Link 优选店面
意工场
就在1933老场坊的旁边,是个不错场所。意工场也是由一座老建筑改造而来,是由6个彼此相连的开放空间组成,将创意工作室、画廊、创意产品零售区、会员制酒吧、餐馆完美地结合,是一种独特的业态形式。可以理解为文艺和品质生活的一站式享受,因为既可以看展览听音乐,也可以吃西餐、听讲座、聊天、发呆。
值得一提的是创意产品零售区类似于创意集市,但产品都更精致和高档,价格也更昂贵,定期会举办交流会,做客者大多是来自国外的艺术家,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摄影等。
耀眼创意区之M50
M50是莫干山路50号的简称,这里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上海时尚潮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原是上海春明粗纺厂,2004年被规划为上海莫干山路视觉艺术特色街区,2005年4月挂牌为上海首批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命名为M50创意园。
看建筑记录时代
M50入口处一座小巧的红色砖楼有包豪斯风范,看不出大工业生产的痕迹,看了说明,原来这是董事和高级领导的办公所在,怪不得会如此讲究。园区面积并不是很大,却大大小小分布了21座楼,每一座楼形态都不同,一座楼可以聚集几十个画廊、店铺、设计工作室,甚至半地下室也被利用了起来。这对于看展览来说也不是坏事,至少不会那么辛苦。
买得起的艺术品
毕竟是艺术区,画廊和工作室是主打,但是逛后,给我的感觉是,这里的艺术气氛更偏商业。除了位于16号楼香格纳画廊和比翼艺术中心还比较艺术,其他都比较平淡,倒是画廊的“亲民”服务令人赞叹。除了画,在4号楼的公共空间还有不少艺术家的工艺品展卖,大到家居用品,小到首饰细软,大多数产品只有一件,售价还算合理,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买到特别和个性。
享用诗意生活
M50中的生活空间并不太多,咖啡馆、服装店、家具店还算是异类,反倒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准儿。各种特色店铺中包括可以让人了解上海装饰艺术家居设计流派的凹凸家具库、作为园区游览的休闲驿站的香风丽道咖啡、色彩明亮的罐子书店等。尤其值得注意且很难忽略的是M50创意园外的整条莫干山路上的艺术涂鸦,经常有各种潮人在此拍摄写真,这条街和M50一起让这里成为了苏州河畔体现上海的“艺术、创意、生活”的最特别之地。
Link 优选店面
N D设计师店
设计师蒋琼耳的店,里面展示的全是充满个人特征的作品,有服装、首饰,甚至还有家具家饰。设计师喜欢用传统符号,然后用抽象的方式表现,总之非常具有文艺范儿。
地址:M50 4号楼
More
其他创意产业区
上海最著名的20个创意产业区,除了“田子坊”“1933老场坊”“M50”,还有重现海派风貌的创意新锐“老码头”、汇聚了设计精英的时尚高地“8号桥”、体现未来家园缤纷创意的“筑园生活设计馆”、最新时尚原创基地“尚街LOFT”、由工库升华的公共空间“红坊”、从经典建筑中变身出的前卫空间,拥有百年历史的“2577 创意大院”。另外,还有从老厂房再生的,比如童话般的“周家桥”、不可替代的“1000号传媒文化园”、苏州河畔“E仓”、精致的“西郊鑫桥”以及“东纺谷”“设计工厂”“上海时尚园”“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
编辑/张毅 撰文/Camille 图片/ Camille、王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