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代笔墨 以线为丹青--常州乱针绣

新浪旅游
常州乱针绣
乱针绣是常州人杨守玉女士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明的。她以针代笔墨,以线为丹青,变传统绣理之常,越传统绣法之轨,一反“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传统刺绣方法,把西洋画的画理与常州刺绣融合一体,独创了中西合璧的新兴艺术“乱针绣”。这种刺绣针法纵横交叉,长短参差,粗细不一,疏密相间,灵活多变;在绣法上,以一色或多色丝线,一次再次地错综搀和,使绣品针松线活,色彩纷繁,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尤其善于表现人物和景色。
抗日战争期间,杨守玉女士绣制的《罗斯福像》、《美女和骷髅》在当时的全国美展上获金奖,《罗斯福像》现藏于美国美术馆。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她“夺苏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60年代初,常州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重点继承和研究乱针绣技艺。在杨守玉女士的悉心指导下,在题材内容、针法绣理、光色表现诸方面均有新的突破,硕果累累。得到杨守玉女士真传、工艺美术大师陈亚先绣制的作品屡获奖项,其中《幸福老人》荣获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这是中国刺绣届迄今为止所获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