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鹿枪酒 最后的鄂温克(组图)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在遥远的中国大兴安岭东北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这样一个民族——鄂温克。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他们整个民族活动的范围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敖鲁古雅,意思是“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中国鄂温克族独具特色的一个群体,他们自300年前由列拿河流域迁徙到大兴安岭,常年居住在密林深处从事游猎生产,靠狩猎和饲养驯鹿生活,因此被称为“使鹿部落”——“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他们在森林里打猎,在“撮罗子”里喝酒,在高山里养鹿。生性豪爽、不拘世俗、好枪好酒,他们是游荡在森林里的英雄,也是游荡在森林里的灵魂。


柳霞和维佳是亲姐弟,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居住在山上的鄂温克人。

柳霞和维佳是亲姐弟,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居住在山上的鄂温克人。

最后的“老酋长”

2003年8月,这个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开始搬迁,11户37名猎民作为猎乡首批生态移民牵着驯鹿告别了他们族民们生活过几百年的森林高山,开始了他们在根河市的定居新生活。他们没有了猎枪,但是不会再碰到野兽,他们没有了撮罗子的帐篷,但是有了漂亮的瓦房,他们慢慢忘记了鄂温克语,但是汉人朋友却越来越多。

80多岁的“老酋长”玛丽亚索是反对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山林的,老人家常常眼含泪花,为越来越少的驯鹿和森林。

83岁的老太太玛丽亚索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最后的‘老酋长’”,族里面没有人喊她酋长,但是她说的每一句话,生性无羁的猎民们没有不听的。老太太满脸皱纹,但是深邃的双眼里似乎蕴含了这整个民族的兴衰。虽然已经搬迁五年了,但是老人始终坚守在山上,始终在坚持着养鹿,在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森林越来越小了,动物越来越少了,族里面的后辈们渐渐也不留在山上了,她很心痛。

“我们是山林里的人,祖辈游猎在这里,一座山到一座山,这是鄂温克的历史啊。”老人用歌声来教化着晚辈:老人们走过艰难的路,这条路也是儿女的路;不要退缩和害怕,沿着它走下去啊,伴随着我美好的祝福。

由于没有枪,19岁的刘峰只能用弹弓打打鸟、打打野鸡来满足骨子里猎人对鲜血的呼唤。

由于没有枪,19岁的刘峰只能用弹弓打打鸟、打打野鸡来满足骨子里猎人对鲜血的呼唤。

    驯鹿、枪和酒

在敖鲁古雅,驯鹿是每家必养的动物。古书上说:“拨野古东北五百里,有树无草,但有地苔。无羊、马,国畜鹿如牛马,使鹿牵车,可乘三四人,人衣鹿皮,食地苔,其俗聚木屋。”这些说的就是猎民们放养驯鹿的情景。平常让驯鹿自由地在山上觅食,隔一段时间猎民们就翻山越岭,常常在山林里跋涉几十公里把鹿群赶回居住的地方,剪鹿茸,挤鹿奶。驯鹿性情温顺,爱吃盐,吃豆饼,只要主人一摇盐袋子,驯鹿就会聚拢过来。主人待驯鹿像待自己的孩子,每天中午驯鹿休息时,他们会在四周点起艾蒿以帮助驯鹿驱赶牛虻等蚊虫叮咬。驯鹿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也是他们这个民族存在的基础,没了驯鹿也就没了鄂温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