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故事—蒋薇 我的世园情缘

新浪旅游
我叫蒋薇,是延庆区医院的一名护士。作为一名基层护理工作人员,我非常荣幸地被医院选派参与2019年世园会的医疗保障。我从2018年初就开始参加医院组织的英语培训、各种医疗救治知识和技能的各种培训,完成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组织的院前急救培训,掌握了院前急救技能,并在进园保障前参与多次大型演练,为我参与园区的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园会急救演练)
作为地道的延庆“土著”,世园会开在家门口是一件让我非常自豪的事情。而能参与到园区的医疗保障工作,代表北京延庆乃至中国医务人员的形象,这对我来说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参加医疗卫生骨干英语培训班)
开园的这段时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王毅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医疗保障组顺利地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5月13日,是世园保障中平凡的一天。看看时钟,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还有一个小时,今天的保障工作就结束了,应该没有病人来了吧?”我心里默默地想。就在这时候,门被拉开了,来了一位非洲朋友。刘尧医生马上迎上前去问:“May I help you?(我能帮到您吗?)”患者马上伸出他正在流血的小手指让刘医生看,刘医生当即用非常流利的英语说:“I will disinfect your wound and dress it。(我会给您消毒伤口并且包扎上)。”我跟随刘医生和患者进了处置室一同为患者消毒包扎伤口。包扎时候,我嘱咐患者:“Maybe a little pain, don‘t worry and don’t move。(可能有一点疼,别担心,而且不要乱动。)”期间我们聊了很多,比如这位患者已经多次来医疗点就诊,他很风趣地说刘尧医生和张利辉医生长的很像,刘尧医生哈哈大笑,当即脸绿:“其实我比张医生瘦一些……”整个处置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为非洲小伙子处理伤口)
顺利处置完毕后,我嘱咐患者:“Don‘t let your finger touch water about three days。 If you need help, you can come here anytime。(三天内不要让你的手指沾到水,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来医疗站。) ”患者听了非常感动,连连道谢,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了两个埃塞俄比亚的国旗徽章,赠予了我和刘尧医生。
患者离开后,看着这枚小小的国旗,我的内心却不能平静。医疗站里,我们是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国际友人面前,我们是中国的形象代言人,通过世园会保障这个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态度,传播和平、友好的正能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流畅准确的英语沟通,得到了外籍患者的一致好评。而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服务保障,我们也在用心做好。

(与外国友人合影留念)
一天下午,我坐在电脑前整理数据,医疗站点进来两位中年男士,我礼貌地问:“您好!您需要什么帮助?”可是这两位男士迟迟没有应答,而是用手对我来来回回的比划。我当即反应出来:“这是两位聋哑朋友!”其中的一位指着自己红肿的脚后跟,啊!啊!啊地发出声音。“他一定是脚磨破了,需要创可贴。”我用手语做了一个“OK”的手势,转身为他拿出了两贴创可贴,他立即伸出了大拇指。怎么样留下游园患者的信息呢?这可让我犯了难,宋素莉医生马上在纸上写下了姓名、年龄四个字,患者马上明白了我们的意思。写下了名字,可是面对年龄却迟迟没有写出。又是怎么了呢?我看了看宋医生的字迹,觉得可能是因为连笔字的原因,患者没有看懂。于是我又工整地在纸上写了一遍,患者连连点头。最后,我们通过书写的方式,顺利地和患者进行了沟通,帮他解决了困难。患者认真工整地在纸上写道:谢谢你们!
得到患者的肯定,是对我们医务人员的最大褒奖,在以后的诊疗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世园会医疗保障,还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医疗团队不仅要为游园遇到身体不适的患者解除病痛,还是一个服务者。
在医疗站点,宋素莉医生和岳鹏飞护士不厌其烦地为游客指路,还为一些游客提供热水,而组长张利辉更是带病坚持工作。王毅主任为了园区内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多次徒步往返于两个医疗站点……
他们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他们对世园会保障工作的热情,还有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工作的一颗火热的心。我会像他们一样,为世园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向祖国70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