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代表云集宁洱 瞻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新浪旅游
2016年12月27日,来自国家、省、市的各级领导和各民族代表云集“茶源道始﹒盟誓之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瞻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总结回顾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1950年底召开的“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的重要产物,于1951年元旦立于普洱专区所在地——宁洱县城的红场,该碑为石灰石,长方形,高142厘米,宽66厘米,厚12厘米,有字18行。

65年前,原普洱专区各少数民族头人、代表赴北京国庆观礼归来,为表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26种民族的土司、头人、各民族代表和党政军主要领导48人,按佤族的传统习俗,于1951年元旦在普洱红场隆重举行剽牛盟誓喝咒水签字仪式,立下了“民族团结誓词碑”。普洱专区各族人民以此昭示天下和后世子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建设伟大祖国。从那时起,“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思想就深深铭刻在普洱历届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里,融入到各族人民的血脉中。65年来,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新中国民族团结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边疆各民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跟党走、建设祖国边疆的光辉历程,它所折射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普洱边疆各族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党的统一战线民族工作在边疆取得成功的光辉典范。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让“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各民族的自觉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