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佤族舞神岩坤联袂文艺大家访罗平红高粱唱新歌

新浪旅游

关注

深秋,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金鸡峰林的红高粱映红了农民笑容,也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欣赏红高粱美景。9月11日至12日,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家协会会员、原中国中央歌舞团独舞演员、中国佤族青年舞蹈家、中国佤族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最权威舞蹈赛事获奖者、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师、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岩坤,与爱人华沙,国家一级作曲家、军旅作曲家、《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词曲作者杨正仁及爱人,彝族青年歌唱家、艺术硕士、云南省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自丽华等人,深入罗平县金鸡红高粱科技示范园、云南君和酒业公司,以靓丽的身影、澎湃的激情,展现中国佤族舞蹈艺术的无限魅力。

在罗平县金鸡红高粱地里,来自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欣赏红高粱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当地村民、远方游客纷纷用手机拍摄、录音,《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脍炙人口的歌于六七十年代传遍全国,1972年入选《战地新歌》第一集;1973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获好评;1991年选入《红太阳》音像制品,影响甚广,至今仍在中国各地、缅甸、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传唱。国家一级作曲家、军旅作曲家、《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词曲作者——杨正仁退休老人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探访罗平红高粱,当地的人们和游客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可是被他们的歌声吸引了,感觉比电视里、广播电台的声音更好听,没有舞台背景、没有灯光,红高粱地里传出《阿佤人民唱新歌》歌声,当地群众和游客纷纷邀请这些特殊客人一起拍照留影,可人们并不知道杨正仁老人就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作者,不知道岩坤就是把《阿佤人民唱新歌》舞到全国各地以及缅甸、菲律宾、美国等国家的佤族舞神,更不知道彝族青年歌唱家、艺术硕士自丽华和老师们。

自丽华,又名慈雅阿朵,彝族青年歌唱家、艺术硕士,云南省艺术学院青年教师 。200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从业以来先后在全国各级各类声乐比赛中多次荣获奖项,2013年11月,在四川音乐学院成功举办《古韵民风》个人独唱音乐会。

被誉为“佤族舞神”的岩坤,曾经参加中国第六届“群星奖”舞蹈大赛,获得了大赛创作银奖、表演银奖,1997年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1998年创作的《高格龙猛》《阿佤人》出访泰国、匈牙利、美国受到高度评价;在99昆明世博会时“天地浪漫曲”中岩坤与杨丽萍一起在地球仪上共舞,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受到国内外的关注;2001年岩坤被选为中央慰问团成员随国家主席胡锦涛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祝活动,被文化部记功一次,2001年,参加全国舞蹈大赛获得全国舞蹈大赛创作三等奖,优秀表演奖,目前他与爱人创办起云南岩坤阿瓦山文化有限公司、昆明岩坤文化艺术工作室。

对于佤族,岩坤的爱不仅源于舞蹈,更源于内心深处虔诚的感恩。岩坤爱佤山的一草一木,对舞的痴迷与生俱来,岩坤的父亲是佤山的祭师,祭师作法之舞传承着佤族最经典的舞蹈语汇,而从岩坤开始舞蹈的那一天起,舞就成为了他生活的一切,不论生活如何艰难困苦,他始终痴迷于其中。岩坤对艺术极有天分,他童年时,绘画作品被选拔参加了国际儿童绘画展览,但岩坤还是钟情于舞蹈。岩坤喜欢唱《阿佤人民唱新歌》,经常与词曲作者杨正仁老人深入佤族村寨讲述过去年代的苦和现在的新生活。岩坤用由衷的幸福之情和整个生命来演绎《阿佤人民唱新歌》,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佤族舞神岩坤在罗平红高粱地里表演

岩坤天生就是一个舞神、一个舞痴,在他心里,舞蹈就是生命、就是幸福。 时光匆匆,岩坤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表演了中国佤族舞蹈,用舞蹈讲述了中国云南阿佤山的神奇故事。岩坤曾是中央歌舞团独舞演员,现任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师。他还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任客座教师,传授佤族舞蹈文化。岩坤近年来通过舞蹈艺术传播罗平旅游文化、古滇国酿酒文化、云南君和酒业企业文化、滇王老窖品牌文化,将佤族舞蹈舞出了山村,舞进美丽罗平的万亩红高粱科技示范园,舞进了世界人民的眼中。 

佤族舞神岩坤在罗平君和酒庄表演
佤族舞神岩坤在罗平国家地质公园细心观看两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2

罗平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县,境内有获基尼斯之最的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80万亩油菜花种植园、有两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奇观金鸡峰林、世界最大的水车博览园、中国最壮美的九龙瀑布群、险峻幽深的鲁布革峡谷、清秀美丽的多依河、闻名遐迩的鲁布革水电站……两千年前汉武帝喜欢喝古滇王进贡酒,如今云南君和酒业有限公司秉承古滇国王前室酿酒秘方,依托罗平独特的酿酒秘方、独特的地里环境、独特的气候、独特的酒窖、独特的技艺、独特的酿酒原料等天然酿酒条件,打造滇王老窖洞藏珍品名酒,四面八方的美女牵着爱人带着亲朋好友走罗平,沐浴生态桑拿、感受天然氧吧、品味滇王老窖。美景美女美酒,美不胜收,美女如美酒,俊男爱喝,美女也乐于被喝。岩坤深入罗平田间地角、进罗平滇王老窖酒庄表演佤族舞蹈,源于他对罗平人民群众的爱,源于他对舞蹈的执着。

佤族舞神岩坤与爱人华沙在欣赏罗平红高粱

岩坤在罗平县红高粱地里赤露上背,垂着长发,手拿牛角,腰上佩带着贝壳项链,佤族汉子最原生态的装扮给前来观看红高粱的朋友们带来了精彩。岩坤跳着纯粹原生态的舞蹈,不禁就被罗平人的掌声感动了,再辛苦再付出,他也觉得值得。岩坤在红高粱地里,歌舞《红红的高粱香香的酒》,“阿嘞呦……高粱红了,高粱红了,阿嘞呦……百里高粱铺锦绣,请来罗平走一走,红满山坡绿满沟哎,欢声笑语吊脚楼。红红的高粱美美的秋,赶秋正是好时候;红红的高粱香香的酒,好酒等待好朋友。红红的高粱美美的秋,美景送你好享受;红红的高粱香香的酒,好酒香在心里头。阿——嘞——呦……”

词曲作家、舞蹈家、歌唱家留影君和酒庄

在云南君和酒业公司罗平滇王老窖酒庄,岩坤跳起疯狂起舞,那神秘、古朴的跳法,员工们陶醉其中,人民分不清他是在与神共舞、还是激情表演,这是佤族特有的牛头舞,这样罕见的舞蹈动律,使其跳出来的味道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的。岩坤的灵感来源于佤族民族民间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风俗剽牛祭祀,佤族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每当遇到生老病死,婚丧取嫁等等佤族人都喜欢进行带有象征意义的民族宗教祭祀活动。在祭祀的时候,他们就会跳这种牛头舞,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对自然万物的感激。岩坤与云南君和酒业员工携手共唱《美酒祝福》“那一抹彩霞牵着阳光,悄悄地染红了那片高粱,把一个心愿融进瓦缸,酿出的美酒啊溜溜的爽。哦嘞阿嘞央,天上有琼浆嘞,总在把你想,哦嘞阿嘞央,地上有滇王,总有话想讲,一碗交杯酒一声祝福,八方一家亲哎,情深意长!那一泓清泉来自何方?轻轻地走进了我的故乡,把一片深情留在作坊,酿出的美酒啊幽幽的香,哦嘞阿嘞央,天上有琼浆嘞,总在把你想,哦嘞阿嘞央,地上有滇王,总有歌想唱,一杯同心酒一声祝福,花好月儿圆哎,天地吉祥!”

酒与佤族、酒与艺术、滇王窖酒与岩坤之间、有着不解的情缘,岩坤与作曲家、舞蹈家、歌唱家们参观了云南君和酒业滇王老窖酒庄的子野窖、隐翁窖、子安窖、六如窖、伯伦窖、嗣宗窖、稼轩窖、希文窖、易安窖、东坡窖、太祖窖、道玄窖、伯高窖、浩然窖、乐天窖、少陵窖、太白窖、昌黎窖、五柳窖、澹斋窖、青梅窖、益德窖、孟德窖、卓文君、沛公窖、鸿门窖、鹿鸣窖、荆卿窖、灵均窖、仲尼窖、伯阳窖、杜康窖、仪狄窖、醉翁窖,酒窖共长2公里藏有3120个陶坛,每个陶坛珍藏1吨滇王老窖酒,共珍藏滇王老窖珍品3120吨。岩坤手舞足蹈,以靓丽的身影、澎湃的激情,在酒庄展现中国佤族舞蹈艺术魅力。岩坤说:“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豪爽,喜欢喝酒,特别喜欢用竹杯子敬酒,若有客人到佤族朋友家中做客,主人首先会用竹杯子敬客人一杯酒,在佤族中,认为没有酒水之席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佤族人欢迎客人,主人会先喝一口酒,用来打消客人的各种疑虑,然后将就递给客人喝。敬客人的酒,客人要将酒杯中的酒水全部喝完,以此代表自己对主人的坦诚,否则会认为这是对主人不尊重。佤族喝酒的方法很特别,主人先喝一口,用右掌擦擦竹杯口,再双手递给客人,这时客人要伸出右手,手心向上去接酒杯,表示谢意。客人喝一口后,也擦一下杯口给别的人喝,一人一口往下传,不得独饮。一杯喝完,主人再取酒。这样做是有讲究的,主人先喝一口表示放心喝;用右掌擦一下杯口是表示干净。”

岩坤在云南君和酒业公司品尝了滇王老窖,激情演说:“重彩罗平激情奔放,浓墨重彩绘不尽罗平芬芳;罗平白天风情万种,夜色中的罗平浪漫多姿;远眺罗平看不透迷人的红高粱,听不厌大山动人的韵律;睡意中罗平风景独美,梦中举杯还是滇王老窖;邂逅罗平、醉美罗平、情归罗平、爱留罗平,回到佤山,我依然回味罗平。”艺术源于生活,岩坤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纯朴丰富的民族文化,正是他舞蹈灵感的来源。

岩坤疯狂起舞,那神秘、古朴的跳法,观众陶醉其中,分不清他是在与神共舞、还是激情表演,这是佤族特有的牛头舞,这样罕见的舞蹈动律,使其跳出来的味道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的。定居于昆明的岩坤常常回到佤山,踏寻艺术的根源。他经常参加各种大、中、小型演出,并担任独舞和领舞。岩坤介绍,佤族是生活贫穷却有着坚强意志、勇往直前的民族,他从小对舞蹈就痴迷,不论生活的艰难困苦,始终痴迷于舞蹈艺术,从小就从舞蹈中吸取了养分,为自己的舞技练就了超人的本领。

岩坤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掌握了较多的民族舞蹈技能,他对各种民间舞蹈有独到的见解,善于运用夸张、变型的舞蹈语汇、细腻入微的表演技巧和身心交融的舞蹈意念表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所以他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岩坤致力于佤族歌舞创作和弘扬佤文化,最关心的就是佤族民族歌舞的振兴和发展,他在获得无数殊荣的同时,依然孜孜不倦于传统舞蹈的研究和挖掘,在岩坤和一些佤族文艺精英的收集整理下,《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佤族卷》已经出版。

佤族舞神岩坤在罗平红高粱地里表演

岩坤在罗平与罗平朋友一起分享喜悦,同时祝福君和酒业明天更美好、滇王老窖如日中天,共同举杯,一起唱《把酒当水喝》,“雷嗦阿诺诺,雷嗦阿诺诺,雷嗦嗬雷嗦嗬,雷嗦阿诺诺……酒壮英雄胆——喝哟喝!酒醉心明白——喝哟喝!话在酒中,只喝不说,喝了滇王朋友多,朋友多!酒当水喝,水当酒喝,开心的日子大家过;酒当水喝,水当酒喝,喝出个你好我好——天地乐!干!”岩坤说:“美丽罗平激情奔放,浓墨重彩绘不尽罗平芬芳;罗平白天风情万种,夜色中的罗平浪漫多姿;远眺罗平看不透迷人的红高粱,听不厌大山动人的韵律;睡意中罗平风景独美,梦中举杯还是滇王老窖;邂逅罗平、醉美罗平、情归罗平、爱留罗平,回到佤山,我依然回味罗平。”

艺术源于生活,岩坤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纯朴丰富的民族文化,正是他舞蹈灵感的来源。定居于昆明的岩坤也会常常回到佤山,踏寻艺术的根源。但是很多宝贵的民间舞蹈随老者的逝去而濒临消亡,对此岩坤着急的同时,他与爱人创办起云南岩坤阿瓦山文化有限公司、昆明岩坤文化艺术工作室,采取文字记录和影像保留的方式来传承和保护。岩坤常常根据自己拍摄的纪录片自学传统舞蹈,学会后就教授他人。岩坤希望通过这样代代相传的方式来保留民族的特殊文化。岩坤将传承佤族文化视为一生的使命,他始终对佤族传统舞蹈进行研究和挖掘。

20多年来,岩坤在挖掘、整理、规范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他对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特点和跳法的民间艺人进行示范交流教学,在乡村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同时,除了积极编撰舞蹈教材之外,还培养了数百名佤族的民间艺人。岩坤的学生赵秋英介绍:“佤族民间节日与祭祀活动相互融通,每逢年节、祭祀,人们身着盛装,用竹子杯喝酒、吃糯米饭,热闹非凡。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佤族传统“木鼓舞”贯穿于祭祀始终。“甩发舞”是佤族妇女自娱性舞蹈,有多种多样的甩法,有前后甩、左右甩、转甩、跪甩等,潇洒健美,较好地表现了佤族妇女豪放、爽朗的性格。”

在罗平县金鸡红高粱地里,作曲家、舞蹈家、歌唱家们欢唱《阿佤人民唱新歌》。国家一级作曲家、军旅作曲家、《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词曲作者杨正仁如此说,“村村寨寨”是佤族人民真实的生活环境。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是“住在山上的人”。 《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歌名最早叫《阿佤歌唱新生活》,虽有一个“新”字,但“新生活”只是一个侧面,表现的面稍微狭窄了一点,而“唱新歌”就不一样,表现的面就宽多了。为表现佤族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崇拜或者敬仰之情,一共写了三段词,最后一段就落在毛主席共产党这点上,把他们的理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来,歌名就改为了《阿佤人民唱新歌》。部队宣传队一演出,《阿佤人民唱新歌》立即就得到了佤族人民的喜爱,西盟县文工队便派人到部队宣传队来学习,然后到佤山各村寨演唱,由于歌曲表达了佤族群众的心声,很快,《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成为佤山的“流行歌曲”。(图文来源:云南省罗平县委宣传部 李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