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云和瑰宝小顺石

新浪旅游

关注

小顺石又称云和石,其色丰富绚丽、质细性韧, 因石料历来运销青田加工,一直被称为青田小顺冻,为青田石珍贵品种之一。近年来,小顺石作为独立的石种被印石界称为“新大陆”, 大受印石界和雕刻界青睐,其色彩之变幻,透明度之高,受刀之润直逼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四大印石。

小顺石作为继中国四大名石之后的优秀石种,在印石界和雕刻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小顺石文化既是云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印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挖掘、整理、研究、培育小顺石文化应成为现阶段云和打造“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着力点和潜力点。

一、小顺石产地与应用。

小顺石在宝石学(宝石、玉石、彩石三大类)中,属彩石类,产于浙江省云和县城东北17公里的小顺,硬度通常为2.5-3度,矿物组成以高岭石(地开石)为主。元末画家王冕“首以花乳石作印”,当时使用的石材就有云和小顺石。

小顺石色彩艳丽,纹理自然,冻石微透明至全透明,质地细腻、温润凝结,既可供雕刻,亦宜收藏,历来为广大印石收藏爱好者和篆刻家所青睐,主要用于印石篆刻、石雕雕刻与投资收藏等等。

二、小顺石民间传说与文字记载。

小顺石是怎么被发现的,目前没有史料。民间则有着“一石抵得半船货”的传说:一艘运输青瓷、山货的货船在这里经过,因为暴雨水流湍急,货主靠岸休息,上船前无意捡到一块红色石头,其因好奇将石头放进船内带走,结果这块石头被行家看中,卖出了半船货的价钱。

清同治《云和县志》(伍承吉修)卷十五物产篇载:冻石,温润不及青田,而洁白过之。《青田石雕名石选介》中,对“小顺冻”做了专门的阐述,“小顺冻,为青田县近郊—云和县产出,至少有100多年开采史,石料历来运销青田加工。石质一般,其色丰富、绚丽、质细、性韧、半透明状,近似寿山荔枝冻,为珍贵品种之一。按颜色分为白冻、黄冻、红冻、花冻数种。此石常含絮状色斑,多砂,纯洁块大者难得”。 百度百科“杂石”,对小顺石有如下阐述,“小顺石色彩明丽多姿……传说历史上最早刻制石印的文人是元代的画家王冕,当时使用的石材就是丽水的花乳石,可见小顺石的开发和利用至少也有六七百年了,其石质近似寿山石,名品有红花冻、黄冻、彩冻等”。当代著名篆刻理论家童辰翊,在《中国印石图谱》专门介绍了小顺石。

与小顺石有关的文字记载,还与两位画家“点化”有关。一位是元代画家王冕,王冕是历史上最早刻制石印的文人之一,他当时使用的石材叫花乳石,有红花冻、黄冻、彩冻等,这其中就有云和小顺石,小顺石也因此在印石界留下了靓丽的影子。另一位是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抗战期间当时浙江省政府迁到云和,国立英士大学也迁到云和小顺村,国画大师潘天寿在英士大学任艺术系教授;任教期间,潘天寿被色彩绚丽、质地温润的小顺石所吸引,留下了“田黄华贵,封门清雅,小顺妩媚”之赞。

三、小顺石特点与品种。

小顺石在地理位置上处在福建寿山石与浙江昌化石同条“石脉”上,在地图上处于同经度,且处在这条神秘石脉的中间位置,神秘的石脉,形成了小顺石兼有寿山石之色彩和昌化石之质的特点。小顺石色彩非常丰富,透明度高,有红、白、黄等颜色,色彩鲜艳,花纹美丽,冻石微透明至全透明,质地温润,适宜雕刻。小顺石温润如玉,却有比玉更丰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纹。自然界几乎把所有的颜色都印染在小顺石里面,使它呈现出各种绚丽的色彩;自然界还用细腻的笔触,在小顺石中描绘出山川、花草、云霞、禽兽、鱼虫等奇妙的花纹。

小顺石的品种众多,主要品种有小顺红花、小顺晶、灯光冻、黄冻、白冻、彩冻、玛瑙冻、象牙白等,其中小顺晶属于收藏界极品,小顺红是小顺石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在印石界具有其它印石不可替代的地位。小顺石分子结构均匀细密,雕镂的线条可细微到头发丝而不断裂,做成印章,篆刻时走刀利落顺畅,印章久用不损边锋,印油不易渗入印体,为印材首选佳料。上品小顺石,无论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和抒发刻家灵性,是印人最中意、最信赖的首选印材之一。

四、小顺石的影响力与前景。

以前,国色天姿般的小顺石,久藏深山却未被云和人民所重视和认识。只因云和的文化、经济相对落后,既无文化市场,更无艺术品商场,天造地就的奇材,虽国色天姿也只能为他人作嫁衣。

近年来,云和小顺石作为地域文化产品,受到了云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顺石在各展事中频频亮相。2009年10月,小顺石亮相西泠印社第四届印文化博览会,与四大国石进行了首次“亲密接触”,一方小顺石红花冻印章获得铜奖。2010年10月,中国第五届印文化博览会上,小顺石再次参展,一组小顺石掘性红花冻喜获铜奖。2011年10月,中国第六届印文化博览会上,小顺石第三次参展,一方红花玻璃冻再获铜奖。在印文化博览会上,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韩天衡在观赏了小顺石藏品并试刀后感叹说:“小顺红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漂亮精致,刀感极佳!”寿山石权威方宗珪先生对小顺石作出了专业的评判和认定——“小顺石是优秀的印石品种,石性稳定、细结、温润通灵,大有发展前途。”2012年10月,在中国第七届印文化博览会上,小顺石更是以其以其色彩之变幻,透明度之高,受刀之润在全国各地众多的石种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中国最具潜力石种”奖项。

小顺石以自己的名片走出深山,走向印石界,走向山外广阔的舞台。为缅怀邓小平同志为科教兴国大业办实事、甘当“后勤部长”的楷模精神,2005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给邓小平同志刻了一方印章——“科教后勤部部长邓小平之印”,用的石材是云和小顺石(李岚清《原来篆刻这么有趣》一书的第26页)。 

小顺石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她犹如待字闺中,未被世人所熟知;随着小顺石不断的被发掘利用,千娇百媚的小顺石终将登上大雅之堂,为世人所熟知、被追捧;在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印文化博览会铜奖的基础上,小顺石“摘金夺银”为时不远,继四大名石之后,中国印石收藏界、篆刻界、石雕界必将迎来另一个璀璨的明日之星。    (小顺石协会  宋水根)                               

2012年10月10日

小顺石协会成立于2012年10月,2012年11月19日举行揭牌,协会以小顺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本载体,以弘扬小顺石文化内涵为主要目标,通过整理、挖掘、研究、宣传小顺石这一历史文化产品,促进小顺石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推动小顺石事业健康发展。

小顺石协会为中国宝玉石协会单位会员,与寿山、青田、昌化、巴林中国四大名石协会同一序列。

第二章:职责和任务 

第五条 组织小顺石文化研究与有关学术交流活动。注重小顺石资源向小顺石文化的转化,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小顺石历史文化,以小顺石文化为依托,利用举办或参加“金石节”、“赏石展”、“个人收藏艺术展”等多种形式,扩大对外宣传交往面,提高对外宣传的影响和水平。

第六条 组织宣传小顺石。组织本协会小顺石藏品的展示、交流活动;组织精品小顺石参加全国性、省市级的展览与交流活动;积极为名家、艺术家、协会会员提供选材、加工、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第七条 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小顺石文化、小顺石产业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制定小顺石及其相关产业的资源利用、生产工艺、收藏鉴赏等执行标准,探索科学开发小顺石资源的有效途径,保护和延长小顺石资源的服务年限,造福于社会。

第八条 推进与宝石界行业协会间的协作交流。以提高水平、出精品为重点,增强与国内外宝石界行业协会间的协作交流,推动中国传统的雕刻工艺与小顺石资源的优势相融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