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楼(组图)

新浪旅游
远眺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于湖南省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八百里洞庭,瞰万里长江,气势雄伟,巧夺天工,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三楼中唯一保持历史原貌的文物古迹。岳阳楼肇自汉晋,兴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其情景交融,浩然博大的“忧乐”情怀,更使岳阳楼声名益著,名播四海。
岳阳楼景色
据传,岳阳楼最初是供据守城门的卫兵憩息和了望的谯楼。三国时,东吴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派大将鲁肃领兵驻此训练水师,将 其改建为阅军楼。唐开元四年(716), 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将阅军楼扩建为楼阁,名南楼,后名岳阳楼。其后,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曾经登楼吟咏,留下了许多千 古名篇,岳阳楼名声渐渐传开。宋庆历四年(104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历代名人诗赋于其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 淹作《岳阳楼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岳阳楼更是名扬天下。岳阳楼建筑,风格独特。主楼高19米,四柱、三层,飞檐、盔 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大柱平地而立,直达三楼,周围绕以廊、檐木柱,再与梁、椽、枋、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楼顶承托于玲珑剔适的如意拱斗上,曲线 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像这样大型的盔顶结构,为中国现存古建筑所罕见。在迄今为止的1700余年中,岳阳楼历尽沧桑,几经水淹、火烧、雷 击、兵灾,但屡毁屡修,古朴之貌代代相袭。现岳阳楼是 1983 年至1984年重修的,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艺术特色。楼内陈设,充实了不少新的内容。
岳阳楼美景
岳阳楼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1年荣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2007年9月,岳阳楼新景区建成开放,由73亩扩至670亩,分为文物保护封闭式管理区和公益性开放式休闲观光区,新建瞻岳门、仿古城墙、角楼、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南大门、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景点。
岳阳楼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