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天堂杭州:18个消磨时间的地方

旅游天地

关注

欧阳应霁在一篇文章里说,他这么一个不喝咖啡的人,也爱泡咖啡馆。而开过咖啡馆的人说,咖啡和咖啡馆是两件事,好咖啡和好咖啡馆也是两件事。这也可以同时套用在其他地方,茶馆啦,酒吧啦,和你是不是茶客,爱不爱喝酒是两回事,反正都是些不吃正餐的、消磨时间的地方。(前言文 / 蒋瞰)

咖啡馆篇

1. 咖啡工坊

地址:上城区开元路72-1号

文 / 陶煜

咖啡工坊里飘出的咖啡香,温润了整条街,也舒缓了文艺青年们爱发呆爱做梦的神经。就仿佛侯孝贤的《咖啡时光》。一样的日式作坊,一样纯手工冲泡的清咖,一样留着长发的静默男人,一样独处或聚会都好的去处。

咖啡师大苏的名片上印着朋友画的油画,见过的客人都想收一张;菜单上手绘着密集的线条,有趣又真诚;在别家咖啡馆都为服务员发愁的时候,他们来了一个湖南小姑娘,在店里打工就是为了赚下一站旅行的钱。她已经走过了北京青岛,现在在杭州,下一站是厦门、东莞、丽江。这位姑娘每天下午2点到2点半,晚上7点到7点半,她点完单就抱着吉他唱《我的宝贝》《恋恋风尘》给客人听,并不另外加钱,只是希望你能感受到一点小清新。

总有一些弹唱触动心弦,很多客人点一杯“浮生若梦”,在微博上记下点点感触:“如果说远离人境太寂寞,如果说倦客红尘太浮躁,点一杯咖啡工坊浮生若梦,就能让你体会左手繁华右手倒影的思绪缥缈——咖啡工坊”。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的话,没错,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温情和净土。

2. 菲比咖啡feelbest 

地址:下城区凤起路436号外文书店三楼

文 / 蒋瞰

这是一家讲求幸福感的咖啡馆,和杭州这几年频繁被评选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主旋律不谋而合。Feelbest,最好的感觉,不就是幸福感吗?

这是一个地标式咖啡馆,一开始人家会说“哦,菲比啊,在凤起路的外文书店上面”,现在呢,大部分人会倒着形容“那XX店啊,在菲比咖啡旁边、对面”。

电影、摄影、艺术、沙龙……简而言之,菲比咖啡是文学青年和文艺青年出没的地方。如果一家咖啡馆选择与书店做起了邻居,大概注定要沾上浓郁的艺术气息。这里还聚集着搞戏剧、玩电影、拍纪录片的人们,还有城中的摄影爱好者。艺术沙龙,话剧演员见面会,巨大的投影屏幕定期放映独立纪录片和小众电影……店里一块小黑板预告着当天的活动内容。

坐在窗边,望着梧桐枝叶成荫,看着车水马龙,耳边的喧嚣全被隔离开了。圆锥形的吊灯从屋顶垂下,影影绰绰地照在咖啡色木料的桌子上。舒适的沙发,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大排的书架隔离出不同的空间,白墙上贴满了客人信手涂鸦的字条,有人写下当天的心情,有人画了一只懒猫,有人写了海誓山盟……

日日夜夜都可以来菲比,白天的时候这里像读书会,晚上的时候像个艺术沙龙。但,菲比更像一间藏书楼。这里几乎囊括了报刊亭所有的杂志和书刊,许多近期热卖的书籍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所以要看书,未必去图书馆和书店。C区是菲比的客厅,号称咖啡图书馆,杂志多半集中在这里,说不定还能翻到20世纪80年代的老杂志。光线最暗,影影绰绰,却充满亲切感;没有大门,却最私密。最是那抹昏暗的温柔,填满生活的每个空隙。身边多少喧嚣都随着这片迷离的紫和千余册杂志,走向另一片繁华。

除了咖啡味之外,还有令人垂涎的美味。西式路线的梅子烟肉卷、香草三文鱼沙律,以及中式的招牌烤黄鱼、鳗鱼炒饭、招牌炒粉干,都是“回头率”很高的美食,不管是浪漫的西餐,还是填饱肚子的实惠中餐,都能把你的胃熨烫得服服帖帖。菲比知道,我们不得不彼此珍惜,因为我们彼此相连。在菲比咖啡,我们要让幸福主动去找到你,然后指着你说:“瞧,这个人,比幸福本身还要幸福!”

3. 莲咖啡

地址:浙大路41号1楼

文 / 陶煜

白色素墙,黑色格子窗,空间是疏朗开放的,沙发并不是宽大松软的那种,而是堆满大大小小靠垫,只有一对做旧风格的软布椅,大大一张长方原木桌和条凳,混搭着简欧风格的皮沙发和清晰分明的水泥色吧台。在眼下满目小清新的咖啡馆中,这里算是小清新二代了吧,还有点安妮宝贝的意思。

蛋糕都是无添加的,巧克力蛋糕用的是纯巧克力,浓度很高,并不用可可粉糊弄人,连汉堡包都有讲究,从牛肉饼到面包都是自己做的,不是买的半成品加工的。店里的招牌是普罗旺斯咸蛋糕,它完全打破人们对蛋糕的印象。看起来就是一个方包的模样,精彩之处在馅料里,这馅料没有一定之规,三文鱼也好,蔬菜也好,甚至家里的剩饭剩菜,都可以被主妇收拾一番当做馅料加入蛋糕中烘焙。在橄榄油的帮助下,香味也随之扑鼻而来。它出名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吃了。

两位主妇要照顾家庭,晚上不会守在店里。留下干净利落的整个空间给你,勺锅里、刀叉上的光感中……却处处都有心意。

4. 咖啡枕头

地址:东太平巷3号 (高银街123号入口)

文 / 陶煜

咖啡提神,枕头催梦。到了2012,这一场咖啡梦换了场子,但似睡非睡,将醒未醒的梦境仍在继续。

去年夏天,林掌柜找到了更好的地方。东太平巷一整栋民国的故居,是曾经被邓颖超誉为“伤病之母”、“难童之母”的蒋鑑的旧居。曾经的大宅院,给了咖啡枕头别样的家庭氛围。进门就是我们熟悉的吧台,基本是从劳动路纹丝不动照搬到了东太平巷,一路摸进去,桌椅,杯杯盏盏,书柜,灯具,书本……统统带着老店的痕迹,似乎都在宣告,咖啡枕头没有变。客厅变得敞亮了不少,冬天的阳光透过旧玻璃照进来,斑驳而美妙;老房子的层高超过4米,从宜家买来的小吊灯挂在这里,光影竟然有着熠熠生辉的华丽光泽。老式的木质楼梯仿佛叙述着绵延的故事通向二楼,楼上绰绰有余的空间尚未开放,看来要被主人辟成自己的工作室了。店里的明星猫“Q酱”上蹿下跳 ,活跃得不行。

咖啡枕头的菜单上,经典“萨尔瓦多温泉”屹立至今,口感很柔和清亮,带着淡淡的五谷香味,回味圆润甘甜,据说还是世界上唯一用温泉水清洗的咖啡豆。即使你只要一杯金桔红茶,这里也和别家不同,金桔果酱是老板自己腌制的,没有大肆的糖精和添加剂,清清淡淡,四溢的只有幽幽的茶味。

有一部日本电影《海鸥食堂》,已经很旧了。调子是舒缓的,情节是简静的,颇有日本俳句之风,澄明静好。很多人觉得那只是一个故事,只会出现在电影里。那么你抽一个冬天的下午来这里坐坐,等一等那个边喝黑咖边抖脚的芬兰人再一次来咖啡枕头。起码可以让林掌柜为你做一道招牌的薑烧猪肉饭,这道菜简单明朗,肉菜分明。尤其适合在饥肠辘辘的工作后,可以大快朵颐享受到的家庭滋味。

5. 老友记

地址:西湖区文二西路328号

文 / 蒋瞰

有多少女孩幻想着能有《老友记》里莫妮卡那样的一个家,宽敞的开放式厨房,随时可以烤出香喷喷的饼干;有多少男生还沉浸在乔伊的家中,虽然陈设简单,却有两把又软又可以摇动的沙发椅。当然,楼下还应该有个咖啡馆,大叫一声“甘瑟,来杯咖啡”,就可以找到橙色沙发——那张专座。

无论现实让这些老友们老去,或是不再有第11季开拍,只是你始终记得,《老友记》的故事开始在center park 咖啡馆里,婚礼上落荒而逃的瑞秋闯进来寻找老同学莫妮卡。莫妮卡的哥哥刚刚离婚,而他从小暗恋的人正是这个落跑新娘瑞秋。二十多岁初入社会,三十多岁成家立业,老友们一走就是十年。这份跨越重洋的友情、爱情、生活,竟然构成了生活中一抹色彩。

Leah,这个温顺的双鱼座女孩,真的把这些梦想付诸实践了。在杭州的西面沿街处,找了一个店面,像模像样地将《老友记》里的三个场景copy下来,怕被专业人士诟病,还要做到一丝不苟,连一块沙发布都不放过。

在这样一个严寒下午,推门而入的是一股暖色调,一眼就落到那张招牌式的橙色沙发。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坐那个位置,感受老友们的视角。伸手就可以把到旁边那把菲比的吉他。当然,如今那个摄像机的位置变成了一台挂式电视机,每天循环播放《老友记》,即使不熟悉该片的人走进,只需要告诉他:喏,里头的场景和这里可是一模一样哦!

楼上是两个包厢,每一个进去参观的人都忍不住尖叫,因为他们想象中的或者只存在于碟片里的竟然可以在现实中摸到。走进这两间包厢,就像是走进了剧中人物家做客。

6. 可可咖啡铺子

地址:下城区昌化路5号

文 / 陶煜

可可咖啡铺子准保是杭州最小的咖啡馆了。整间咖啡馆只有四五张桌子,桌子袖珍椅也袖珍,缩手缩脚的格局最得热恋小情侣之心,还有就是两个要好的小姐妹逛街累了,拐进来歇歇脚。其实这间咖啡铺子,咖啡不是主打,选择也比较少,好吃的手工饼干和蛋糕才是重头戏,也是Coco开这家铺子的初衷。手工点心用料特别实在。芝士蛋糕清甜,百利甜蛋糕酒香浓郁,一杯咖啡配上一角蛋糕落肚,保证顿时满血复活。

7. 那个年代咖啡印象厅

地址:下城区武林路桃花河弄46号

文 / 陶煜

那个年代咖啡印象厅只有8张桌子,每个部位都迷你精巧。作为一个社区咖啡馆,这个尺寸刚刚好。昏暗的仿煤油灯下,目光首先被那面怀旧墙牢牢抓住,相框里镶的是老照片:约翰·列侬、邓丽君,周润发和赵雅芝版的上海滩。其实老板也生于80年代,可见怀旧不是哪代人的专利。

8. 东壹咖啡

地址:江干区下沙6号大街452号 

文 / 陶煜

我可以断言,市区没有一家咖啡店,会有东壹咖啡这般奢侈的空间。开阔的大厅和八个风情各异的包厢,墙上布满了新鲜植物,明晃晃的镜子或者钢笔画,仿佛电影中的某个场景。敞亮的阳光房,还是小型婚礼和派对的上佳去处。这里还蛰伏着一位低调的咖啡大师,是世界百瑞斯塔(咖啡师)竞赛的获奖选手。大咖们,终于有个体面地方过上西餐加咖啡的生活了。

酒吧篇

9. 急速V28

地址:湖墅南路28号

文 / 陶煜

武林广场的JW万豪酒店有个藏身地下的酒馆,名字就取得很妙——Velocity急速V28,没错,这是一个主题鲜明的运动酒吧,处处都传达出速度的快感与激情。

Velocity的灵感源于当今科技。论设施,五星级酒店在硬件上绝对舍得砸钱,炫目华丽的大面积LCD电视平面墙,9个小液晶显示屏加1个大型液晶显示屏的强大阵容,赛场上各种细节无一遗漏,绝对能为狂热的体育爱好者提供最好的实况转播和观战体验,是球迷们观赏赛事的天堂。如果你是货真价实的体育迷,先请看好赛事日程再来,所有有赛事的日子,急速V28都有尺度相当大的优惠促销。越是重要赛事,越是优惠到爆,晚上十点前,所有饮料统统免费也不是不可能。看到一时兴起,台球、桌上足球、飞镖都是酒吧内上佳的消遣工具,特别要推荐这里的silent disco,吧台配备独立耳机,提供三个不同类型的音乐频道,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一个人也能自娱自乐。据说这种形式在欧洲刚刚开始风靡,而国内还是第一家。

去酒吧,当然要喝点小酒。V28酒吧有各种类型的特色鸡尾酒和包含各个国家、不同种类的啤酒急速V28啤酒站,其他夜店尚在膜拜黑方和芝华士JIM BEAM的时候,这里推荐的是全产区系列单一麦芽威士忌,至于伏特加,更有凡高艺术、绝对精神、彬点缤纷等多个系列,足够一个爱酒之人酣饮片刻了。

10. 德纳

地址:南山路240号

电话:0571-87770274

文 / 陶煜

啤酒不是酒,这就是德国人的范畴学。在标准的德国公司里,总会有一个员工餐厅,或者是置放饮料的冰箱,里面放着各种花色类型的啤酒。而上班时间喝这些饮料,不会被认为异类。下了班,更是美好的啤酒时光,数百万人口的慕尼黑,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多似天上的星星。人们也不只是进餐时才喝酒,几乎是随时随地喝。在杭州,只有德纳的啤酒最接近德国品质,这在老外中,是公认的。

这里有一根神秘的啤酒管道,类似过去家里的自来水管道,一头接入啤酒桶,一头是龙头,一拧开龙头,哗哗哗地接上一杯。啤酒管道横在吧台上,不同的龙头对应着名目繁多的啤酒酒标,大麦、小麦、燕麦的、苦的、淡的、甜的,金色、棕色、黑色的……很拉风的样子。的确,这样子的啤酒管道杭州独此一根,是老板紧追着啤酒供应商,想尽办法做出来的。老外一看,就是原汁原味欧洲小酒馆的样子。

德国甚至有专门的啤酒超市,向不同口味的顾客提供各式各样的选择。初一听,我们会奇怪,啤酒也有那么多讲究吗?你到德纳喝过一次就知道了。你点不同的啤酒,都配有不同的酒杯和杯垫,比如这款比利时快克啤酒具有典型香槟酒的特点,用的也是一款修长的木托圆底玻璃杯,能边喝边欣赏不断上升的气泡,而窄小的杯口可以聚拢细致的香味,清凉新鲜的感觉一览无余。而倒酒的手势也有讲究,遇到酒体丰厚有沉淀结晶的啤酒,一定要晃晃瓶子,沉淀结晶就会化作厚厚一层啤酒泡沫了。而德纳的讲究之处,还在于这里的小吃,且不说德国香肠和咸猪手,就连虾干都是厨师自己烘出来的,肉质紧致鲜美,比一般的普通货色好吃太多了。

11. 凡人乐墅

地址:虎跑路四眼井226号

文 / 蒋瞰

“凡人咖啡馆”很早就有了酒吧功能,后来成了艺术发生地,再后来就索性归在“乐墅”这个泛品牌里。不过,许多老朋友习惯将李加文的每一家新店都叫成“凡人咖啡馆”,就像“伤心咖啡馆之歌”一样,是一个别致的、特指的标识,哪怕大多数人只是下班后过去要一杯小酒,而非拿腔拿调的苦咖啡。

凡人在杭州有它自己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万寿亭的那家是杭州第一家酒吧,我们称它为“老凡人时代”,李加文就尝试在凡人咖啡馆里放文艺电影、开诗会,算是城中颇有先锋和小资特质的空间;到了loft49凡人乐墅时代,他尝试做一个纯艺术的跨界空间,当代艺术展览、实验电影、音乐及行为艺术。而现在的四眼井凡人乐墅,他似乎放下了很多,在这么一个纯自然的环境中,纯粹为了自己喜欢的风格,打造了更有个人气质的空间。

在拿到这幢藏在虎跑路上的小楼时,他把空间分成了一楼的公共酒吧风格区域,和二楼的私密区域。因为老屋子本身的纯朴气质,他选择了简单的木质环保基调的设计,配上自己和设计师朋友设计的波普风格的地砖,很有点复古范儿。

一楼的酒吧区域最近有过几次有趣的派对,有他策划的鸡尾酒主题派对;也有客人自己策划的生日派对;月底,李加文还将做一个规模比较大的艺术派对。不过,四眼井凡人乐墅的秘密花园在二楼,一个被李加文称为私密空间的二楼。

楼梯右手是一个会客厅一样的小空间,是李加文自己尝试室内设计的会客空间。他的理想是在这里见见朋友,做一些对话式的活动,比如诗会、或者艺术沙龙。这个空间本身就充满了跨界的气质:德国设计师经典的zettl'z5纸灯,日本国宝级设计师野口勇的几何形纸吊灯、英国的古董水晶灯、Kartell Thalya的透明椅子。最有趣的是,一个自己设计的壁炉,造型简单原始,用老钢材铸成,和整个老屋子的风格浑然一体。到了寒冬,会成为这个空间的主角。

不过这个会客空间只是秘密花园的一角,真正让人惊叹的是会客空间旁边的一间日式茶室。掀开精致的竹帘,里面是一色的榻榻米,一张古旧的矮桌子上面放着茶具。这么一间小清新的屋子,居然还有一个小小的天井,可以看到满目的树和通透的天空。除了招待朋友喝茶,这个空间被李加文设计成了一个琴室。“下周起,每周都有一个上海来的古琴老师来这里授课,人不多就两三人,不过都是已入门的高手。”

12. 黄楼Jazz Club

地址:柳营路6号

文 / 蒋瞰

开在一栋黄色小洋楼里的酒吧,楼上可以看到大半个西湖,昏暗的灯光配上慵懒的Jazz,客人和乐队一样投入。它有尘封的故事和漂亮的爵士乐,是西湖南线风光第一站。

由三三医院的旧址改建而成的黄楼因为外墙面黄色而定名。情调与音乐相伴,暗夜里悄然生长。可以肯定地说,黄楼是杭州最洋气的一个酒吧。它有点脱离这座城市夜店的大环境,在众多乡村的美式酒吧中,显得清高、端正、妩媚。规整的小舞台,红丝绒帷幔,一看便想偷懒的沙发。它的味道,总让你联想起店中售卖的西班牙桃乐丝公牛血,丰富复杂。

和黄楼一起在杭州生长的是一种叫jazz的音乐,这种发源于非洲,成型于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在本世纪前所未有地风靡。事实上大部分时候,黄楼在做一个普及工作,让更多的杭州人去听jazz,去喜欢jazz。一年中,经常有全世界各地的乐队来黄楼演出,瑞典国家级音乐人Sofia jannok就将自己在杭州的演出放在了黄楼。这种外国音乐人+live演出+洋调酒吧的模式,正成为这个城市夜生活的方式。

13. Mint Lounge & Cocktails

地点:曙光路124号

文 / 蒋瞰

实木装修,水磨石地板,咖啡色的沙发,除了间隔着的几个橘红色靠垫外,整个风格都比较沉。中文还不太顺流的Gregory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这个Lounge:Nature。女友Berry是杭州人,在一旁解释:他的意思是环保,和自然亲近。

这个Mint lounge就是延续了两人的法式情调,为了能在杭州也找到一点法国印记。对他们来说,在杭州除了几个老牌酒吧,真正能为商务人士提供休息谈事的地方还不算太多。

既然叫“薄荷”,这里的每份酒或食物出品都必带薄荷叶,而且这个薄荷叶不是买来的哦,是我们从自己种的矮墙上每天新鲜摘下来的。而且有特推的薄荷茶和薄荷酒,也有无酒精的薄荷饮料,在别的地方是喝不到的。

露台很棒,尤其是夜晚,在曙光路茂盛葱茏的梧桐树下,面对着黄龙吐翠的郁郁葱葱,晚10点后,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静谧,匆忙了一天的都市安宁下来了。

下午是咖啡馆,提供下午茶和配套特色法国小点;一到晚上摇身一变成了酒吧,供应法国红酒和多达50多种的鸡尾酒和非酒精饮料。如果要说,Mint不可取代的亮点便是每晚的DJ打碟,这是Gregory的理想,他一直在寻觅个地方和大家分享他那好几百张的私藏黑胶碟(绝对珍藏哦)。每天晚上9点后,都可以听到各种风格的黑胶碟音乐,当然了,周五和周六晚你能看到Gregory亲自打碟,这个有着水蓝色眼睛、金黄小胡子的浪漫法国男人,虽然人家名草有主,但看看养眼也是很不错的。

茶馆篇

14. 永德阁好茶楼

地址:西溪路139号

文 / 陶煜

在这个绿茶的城市,好茶楼却以主打岩茶的清茶馆形式存在了三年多。刚开业的那一年,“清茶”在遍地自助式茶楼的杭州显得孤傲得很,两个字便拉出一个小众的层面。老板们和茶艺师们一道泡茶、倒茶、喝茶,每天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动作,却自然生趣。客人们好奇,便推门进来看看,蹭一杯免费的好茶,喝着喝着,谁也不舍得走了……很难说这里到底好在哪里,不过好的茶楼一定是有自己灵魂的吧?

所谓灵魂,或者是一味好茶。茶会上的茶叶,一般都是茶友自带。茶友好久没见,都想拿出不一般的茶叶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茶叶往往来自五湖四海。那么就如品酒和用餐的顺序一样,先从口味清淡的绿茶开始喝吧。最后出场的手工大红袍自然最是精彩。

茶会上断然少不了小火炉和橄榄炭。红泥炉一直是潮汕功夫茶烹泉候汤不可缺少的组成,而橄榄炭煮茶,焰活火匀,不紧不慢,更因为它的温火力,让煮开的水味质醇厚,汤圆软滑,而功夫茶正是需要这样不温不火的力度才能出滑顺绵甜的韵味。持扇的是茶会主人,先拿起竹筷,把黑亮的橄榄炭夹进炉中,蒲扇轻摇并全神贯注。看着橄榄炭逐渐红热透明并发出隐隐红光,火星在手动的扇风下轻灵飞窜的时候,炭火带来的烟火气息让人亲切,甚至怀念起小时候看外婆生火为家人煮水煮饭的温暖场面来。

就这样一杯一杯下去,独自斟饮固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它的一番情趣,但三五知己围坐茶炉边,品茶斗茶叙旧聊天的痛快自在也绝非自饮能体会得到。

15. 青藤茶馆

地址:浙江省环城西路30号(温德姆豪廷大酒店二楼)

文 / 蒋瞰

茶是风流中翘楚。青藤茶馆锦绣店,瓦屋纸窗,素雅茶具,把传统茶道精髓给还原了:简单喝茶。

青藤锦绣店将“自助式“的供应方式提升为更加体现服务质量的“送餐式”。要知道。这一个变化需要在空间设计上争取尽可能短的服务流线,且流线要做到简单、快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西湖沿线寸土寸金的地域,茶馆依然接受了设计上提出的开敞式公共空间和多流线、分散式布局的设计理念。

一进入二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百余平米的开放式接待区域,这里静静地淌着一弯“溪水”,与不远处的西子湖遥相呼应,或许是这意境,使人一进入茶馆便沉寂下来,俨然已将窗外的喧嚣忘却了。茶馆的整体布局便依着这个别具一格的“客厅”向东西两侧铺延开来。通往各个区域的廊道相互连通,予人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感觉。

青砖、白瓷、农具、插花,皆古朴而淡雅,恋恋风尘,淡却不寡。当然,店主数以百计的珍贵字画也恰到好处地为茶馆点睛,不经意间,一个商业的环境居然成为了一个美术馆。此外,这里定制的茶食遵循清淡,以五谷杂粮配合茶的秉性,返璞归真,果腹之余亦能养护茶人身心。

夏天,会有冷泡乌龙。这种泡法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本来是要用虎跑水的,但是不能生饮,所以茶馆换成了农夫山泉。和热泡相比,冷泡减少了茶叶的涩味,因为叶子里的咖啡 因不会完全滋出,口感更淡雅的同时,茶客不用担心会失眠。

菊花龙井,用青瓷冲泡,先将菊花泡开,让其朵朵绽开。这是一组很有杭州特色的冰茶组合,菊花和龙井的搭配求的是个清凉降火,所以用青瓷作器具,让这份透露着清凉的绿意扑满眼。搭配了一颗颗淡绿色的莲子盛在中式小容器内,取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柠檬蜂蜜红茶是一款适合女士的饮品,柠檬补水,红茶养颜,蜂蜜提味,每一种原料都物尽其用。搭配的芒果红茶慕斯是茶馆新推出的自制甜品,最上面一层芒果酱,鲜亮的橙黄色让人充满了食欲,又恰好与玻璃壶里的柠檬相衬。中间是冰冻的蛋糕,最下面一层则是红茶味浓郁的慕斯,富有层次感。茶馆还附赠自制的巧克力,巧克力里糅合了核桃和桂圆肉,表面上又撒了瓜仁和枸杞,口感很好又补充了人体能量。和红茶相配,都属于果味浓重的一型。

16. 和茶馆

地址:法云弄22号

文 / 蒋瞰

和茶馆安缦店犹如一名隐士,深藏在“桃源”深处。当你顺着灵隐寺入口的那条路沿着半山坡向深处一直走,到了永福寺的入口旁边,就要放缓脚步了,安缦就在右手边,转弯进去,就是毗邻灵隐寺与永福寺的法云村落。顺着青石板的小道,一直往里走,等看到一只一米多高的巨大竹鸟笼时,和茶馆也就到了。

与周遭民居一样,和茶馆砖墙瓦顶,土木结构,有着不动声色的朴素。茶楼的门一般都是半开着,屋子不大,里面的一切都是主人庞颖的珍藏,历代的茶具、佛像、青瓷。大大的橱柜,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茶具,仔细看,才发现每个橱柜左边都是茶叶样本,主人很用心地说明茶叶的产地、品性等,茶叶上面陈列配这种茶适合的器皿,很多都是主人亲自定制的,着实花了不少心血。

主人就是庞颖,曾经的大学老师,再加之长年与茶打交道,所以有了这个快人快语的茶人。她自己的座位面朝大门,客人可以与她面对面喝茶,听道。背后的柜子里泛出温暖的光,一个个格子里摆着各种茶具、茶杯;左手侧一个特制水桶里装着从浙江龙泉运来的天然泉水,左下两个炉——一个不锈钢电炉,一个陶炉;桌上摆着茶台和几种品类的茶、紫砂茶具。

庞颖提着陶壶,沿杯口的切线方向往装着龙井茶叶的花鸟杯里一倾,倒进杯中的虎跑水携着碧绿的茶叶飞快地旋转起来,飘出的白色气雾中夹着清香。随着速度的减缓,茶叶也慢慢沉淀下来。茶和茶具的搭配,茶和茶点的搭配,庞颖说起来自有一套。

因为爱茶,庞颖也因此游走于山水之间,每次一有新茶上市,她就去全国各个角落收寻。 当庞颖天南海北地采回些好茶,她便要迫不及待地举办一次茶会,请朋友们共同分享自己茶旅当中的那份心情和收获。

17. 雅叶集

地址:将军路68号

文 / 蒋瞰

不到40平米的空间,人一多就显得嘈杂了,就会破了店里本来的静谧和禅意。

不过,虽然面积不大,但到处都能瞧见各种茶叶罐子,最上面的有普洱的茶饼吗,还有很多没见过的茶名,凤凰单枞、茉莉龙珠、云安瓜片,店主有时候会一边和顾客聊天,一边帮着挑,有时候熟客多了,就放任着自个儿把玩。不过需要留心的是店里的茶单,会发现上边有一首诗:“雅赏瑶琴闲爱云,叶舒泉冷味留痕,集抄陆羽精行句,茶品皎然恰道心。”取每句头一个字就是这家小店的名字了。

这样的小店开在将军路,正合适。

店主叫陈瑛,瘦小温婉,不知是茶养人,还是人配茶,总之看到她,就觉得,该是做这个的。不仅是五花八门的茶,客人拿来放着的茶壶都有三十多把,喝茶的人都有习惯,那就是养茶具,陈瑛就很喜欢,看她泡茶很享受,姿势美得很,而每进来一个客人,陈瑛都能亲切地叫出名字,客人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吧台上放了一整排紫砂壶,三四个一起加热,是因为这些紫砂壶都是用来专泡不同的茶的,紫砂壶泡茶容易把茶的味道吃进去,所以混着用就容易窜味。

这里会有沙龙课,每周三都有不同的主题,主要学的是各种茶的知识以及茶道。韩国学生就很喜欢来这里学茶道。他们也会客气地给陈瑛一袋茶叶,说是自己特地买来收藏的,送给她。像这样的客人陈瑛说每天都会有,“我的客人都很可爱的,我卖茶叶,居然还经常有客人送茶叶给我,很有意思!”

18. 三川茶舍

地址:拱墅区小河直街1-7号

文 / 蒋瞰

也许是一个如同你在旅行时遇见的路边一家安静的茶馆儿,也或者你在办公室忽然间累的时候会想要逃离而去的一个地方,也或者你没有时间远行的时候,背上双肩包可以来装游客的地方……这些都曾经是我挤在城市里拥挤的人群中, 一直梦想的地方。

运河边的一组老民居,被改造修建,成了新版的小河直街,小桥,流水,人家,原来不用去乌镇周庄、南浔就能见到……这对于看惯了西湖的人耳目一新,哪怕是本塘。

三川茶舍就在这里,安静,江南风情十足,木门木窗还有个黑瓦小屋檐,门前是很宽的石板人行道,屋后有雨廊和公共庭院。尽管沿着马路,而门内却是安静的,坐在靠窗的位子看窗外偶尔会因为路窄而一时拥堵的车流,连路过的洒水车也是一道风景,门外不时会有探头探脑好奇得张望里面的街坊。

按说,这是茶馆和中国古乐融合的地方,木楼梯通往2楼的大中小3个房间,两间作为民乐培训的教室,成年的我们一样可以学古筝,古琴,还有琵琶,二胡;另一间是慵懒发呆的地方,也是我们听昆曲的地方,也许你会在这里偶遇一场昆曲的折子戏,也跟着咿咿呀呀来学上几句。还有,别忘了,这里永远有茶香四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