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尾道「娓娓道来的文艺之城」

新浪旅游

关注

尾道算不上有名,却又足够有名。“坂之城”,“寺庙之城”,“电影之城”是世人为她写下的注脚,光是看到这些tag,文艺青年的内心便骚动起来。

出站即是风景。依山傍水的错落景致,仿佛触手可及。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山顶的天守阁。由于“人肉地图”K先生误将其认作地标景点‘千光寺’,于是有了接下来的“绕路喂蚊子之旅”。

[坂之城]

“坂”在日语中,意为坡道、斜坡。

按照google规划路线指示,一行人沿西侧山坡侧向上攀登。这大概是我走过的最原生态的“参道”了,曲折狭长的石板路过后,是在荒草丛生中爬坡上坎。“披荆斩棘”了20分钟后,想着终点总算企足而待了吧,谁知路尽头出现的哪里是什么千光寺,而是懒散结网的蜘蛛先生,和悲凉凄切的墓园挽歌。

旅行中屡立战功的google地图,偶尔也有“非暴力不合作”的时候。

台风前的天气变化多端,在下沉气流的作用下,清晨的阴郁一扫而空,阳光把大地照的火热,空气竟变得有些干燥,这是台风前的宁静。顺着来时的道路折返,在高墙的影子下涂抹薄荷膏,虽然暂时压制了蚊子的攻势,但此时的我已是汗流浃背。我气呼呼的看着摄影师,他无奈地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只好重新调校方位,带我们沿另一条陡坡抵达西侧山顶。

站在年久失修的尾道城旁,俯瞰保留着中世纪余韵的山道陡坡和山麓上鳞次栉比的农家宅舍,爬坡的疲惫感一扫而空,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陡坡之城”的独特:布满小城的坡道,像迷宫一样曲折迂回,越是迷失方向,就越有机会邂逅种种不同的体验。

[寺庙之城]

如同“千寺之都”京都一样,尾道也是一座充满信仰的寺庙之城。在有限的山脊之上,修建了大大小小近20所寺庙,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寺庙巡礼”之路。而我们的巡礼,身体刚刚经历过陡坡的洗礼,精神有了超脱的准备了。

沿山顶坡道往千光寺方向走,山下城市地貌清晰可见:尾道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在与大陆紧邻的岛屿间,海水如河流一样缓慢地流淌而过,整坐城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抬头远望,方才的烈日当头已快速切换到了天低云垂的另一番景象,台风已近了。

山脊另一侧,依山而建的千光寺朱红色本堂,正是这座城市的人文象征之一。千光寺供奉的是中国观音,按照观音菩萨有33法身的传说,千光寺的观音本尊每隔33年开会大开龛一次(每17年一次半开龛,下一次半开龛时间为20194月),为世人提供参拜的机会。

站在本堂上俯瞰尾道、濑户内海与对面向岛的世间绝景,嗅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燃香气息,虽无缘得见观音真身,但仍能感受到心如大地,海阔天空般的平静,相信心中有佛、处处是佛、时时是佛。

京都众多气势磅礴的皇家寺院相比,尾道的寺庙称得上是朴素至极,毫不造作。千光寺修建于山崖之上,没有半点过分装潢的大堂,也没有复杂的雕刻,而这种朴素恰好“消失”在尾道绝佳的自然景观之中,与百年古树,山石土壤,海风岛屿融为一体。

从山顶搭乘高空索道下山,缆车会在半空中停留3分钟,给游客充足时间从空中俯瞰四面的景观。上帝视角下,“寺庙巡礼”路线上的其他几座寺庙清晰可见,庙宇与民宅错落有致,分布在尾岛海峡和尾道三山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每一座古寺都尽力保持着朴素的色彩和装潢风格,正如千光寺一般,深深隐藏在城市中,将信仰与生活紧密相连。

[电影之城]

黎明真美啊。尾道的天气还是像以往一样的热。——‘东京物语’

尾道为‘电影之城’,一点儿都不夸张,这座海滨小城,竟是40余部电影、日剧和动画的舞台,而开启尾道电影的因缘之作,便是小津安次郎的‘东京物语’。

东京物语’通过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朴实的画面,将人间冷暖与世态炎凉娓娓道来。身处车马喧嚣快节奏生活的每位过客,多少都能在其中觅到自己的影子——那处避而不谈的dark side

以‘坂之城’的视角巡礼‘电影之城’,火车驶过的一帧帧画面,正是‘东京物语’的开篇记忆。沿陡坡一路向上,十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不由得感慨,尾道的天气的确像电影描绘那般火热。乘缆车一路向下,恍惚看到‘周吉老先生’独自俯瞰濑户内海的背影……尽管‘尾道’在电影中的篇幅并不多,但每一幕场景都似在经历Déjà vu

影片中的尾道,是与东京对立的存在。一面是繁华到让两位老人感叹“如果失散了,可能一生不能再见”的陌生大都市,一面则是“不如回家吧”、“你已经像想家了”中提及的家之所在;一面是没有子女陪伴就走不出的一座座禁锢空间(子女在东京的家),一面则是曾坐看烟火的心灵属地。

优厚的薪水可以放弃,称心的工作可以再找,亲情却不可以搁置,因为那是永远的避风港,是黑夜中的明灯,无私地指引我们的生命之舟顺利绕过暗礁险滩。——‘东京物语’

走在小津花了整个夏天找到的海滨小城,欣赏到令人怀念的街景,更能体会影片中挖掘的生活点滴。

尾道,坡道、树叶、猫咪,都散发着自由的气味。

无二的景色和人文的温情,让这座小城充满清新却独特的魔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