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古巴 再不去就看不到的风景

新浪旅游

关注

古巴随感 

—浮光掠影看古巴系列(十二)  

浮光掠影中,我试图记录下处于变革中的古巴,几百年间,这片土地上混合了太多的血统,也释放了太多的文明。半个世纪里保持着一种神秘又特立独行的状态,而现在这扇大门正在向外面的世界敞开,迷惘中带着希望。 

在这个系列开始的时候,我说过,古巴有很多个标签,当你第一次走进这个国家时,会不自觉地追寻这些标签。然而,当我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其实有些东西在古巴人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淡漠了,比如革命。 

最常出现在各个场合的革命形象代表却不是卡斯特罗,而是一个三十多岁,叼着雪茄,带着贝雷帽,眼神酷酷的男子。曾几何时,充满罗曼蒂克英雄气质的切。格瓦纳成为各国青年的时尚革命偶像,超越了社会的层阶与边界。如今,他的骨灰静静躺在古巴中部一个叫做圣克拉拉(SantaClara)的小城,这里原本是沿海城镇的居民为了逃避加勒比海盗的袭击于1689年建造的,也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创立的第八个城镇。然而后来被称为“切。格瓦拉市”,原来1998年切。格瓦拉和他的战友被玻利维亚政府军俘虏杀害后,遗骸就安葬在这里。 

格瓦拉纪念碑是外国游客前来瞻仰最多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博物馆介绍格瓦纳的生平。博物馆里的图片实物让我们对于切有了更多了解,我觉得称他为职业革命家更贴切,或许最打动人心的永远都是那些充满忧伤和苦难的东西,但像他那么纯粹、洁净、头上罩着道德光环的悲伤英雄,可谓绝无仅有。切。格瓦纳不朽,是因为他对世界的不义充满了悲伤,并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个悲伤的命运。 

然而,古巴,不仅有革命英雄,还有与革命毫不相关的享乐体验。此行中没有任何历史烙印,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地方非巴拉德罗(Varadero)莫属。古巴人常说,“不到巴拉德罗就不知道古巴的秀美”。这是古巴的地标性风景名胜区,也是开发最早最成熟的海滨度假地,巴拉德罗果然是上帝的宠儿。早在十九世纪末,那位靠火药发家的美国化学大亨杜邦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下了这里的大片土地,开发成集休闲、娱乐、运动、观光等于一体的度假村,相继建起高档酒店、游乐场、高尔夫球场等设施,上个世纪初,这里迷人的风光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了无数美国游客纷至沓来。

可惜好景不长,古巴革命胜利后,所有酒店和旅游设施全部收为国家所有,自此结束了美国人后花园的历史,不过这些旅游资产却完整保留了下来继续为古巴政府服务,并成为古巴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今八公里长的海滩附近集中了十余家豪华酒店和别墅度假村,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北美加拿大,对于这些天寒地冻的北方国家的人们,加勒比海岛的阳光有着无比的诱惑,加上机票便宜,当地消费也不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岁月变迁,政权更迭,但巴拉德罗一如既往慷慨地把阳光和蓝天奉献给每个人。碧蓝清澈的海水,平缓细白的沙滩,令人舒坦的微风拂去热带骄阳灼热,当然,还有海鲜大餐等着我们。 

预订了一艘游艇出海,开出去不久,船员便跳入海中抓龙虾,一会儿功夫就抓了九只上来,现场制作。这里的水域水质清澈,绝对绿色无污染,出产的龙虾个头中等,肉质肥美紧致,鲜甜爽口。一人一只,刺身和水煮,这顿龙虾大餐实在太过瘾了。

古巴之旅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宗教。在街上,我注意到经常会有全身白色衣裙的古巴人,以黑人居多。原来以为这是海岛人喜欢的装束,后来得知,这竟然是当地一种非洲原始宗教信徒的装扮。  

没想到社会主义天堂与宗教天堂可以同时存在,古巴共产党是一个罕见的允许党员跨党信教的党组织,当然也是领导人权衡各方面利益之后的结果。加上作为西班牙人的后裔,宗教在古巴有着长久的历史,天主教势力最强,15世纪天主教随西班牙殖民者传入古巴,40%的古巴人受过天主教的洗礼。其次为来自美国的基督新教,非洲宗教则是伴随着黑人奴隶来到古巴的非洲原始宗教,后与天主教融合而成的新宗教,具有非洲、西班牙和古巴文化混合体的特点。此外,还有一批信奉神话、巫术性质、以非正统神灵为特征的自发性教派。据说,古巴领导人更鼓励民众信奉非洲宗教,因为没有罗马教廷那样有势力的后台撑腰。

热带海岛的夜晚通常非常热闹,然而,在古巴我几乎没有体验过什么夜生活,只有一次,那就是哈瓦那老城港口的点炮仪式,地点在莫罗城堡(Morro)。Morro西班牙语中“海岸边的悬崖”之意,建于1587—1597年,当年是哈瓦那防御海盗袭击的要塞,巍峨雄伟的古堡如同雄狮盘踞在开阔的港湾,城墙上的铜炮傲视辽阔的大海,守望了几百年。如今保留下高大宽厚的城墙,宽约20米的护城河虽已残缺但依然可见当年的雄姿,而城堡上清晰可见的累累弹痕,则见证了哈瓦那屡遭欧洲列强侵略的历史。这是美洲最古老、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防御建筑之一。  

硝烟早已散尽,城堡虽然丧失了原有的功能,但沿袭了三百多年的关城礼炮仪式还在。每到夜幕降临,身着华丽制服的卫兵列队步入城堡的高地,在进行一番简短而庄重的仪式后,燃响古老的礼炮并关闭厚重的城门。游客们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重温六百年前的场景,历史其实并未真正走远,政治体制也无法改变一个民族的内在。 

古巴,不同于我曾经到过的任何一个国家,从哈瓦那到特立尼达,再到海边的巴拉德罗,颓废与明媚,欢乐与贫穷,复杂交织在一起,也让古巴的人文摄影独具魅力。然而要把那种衰破中的激情、零乱中的生气、缤纷中的天真,把握得体又恰当并不容易。这组古巴人肖像,无论男女老少男女老少,都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淡定和有条不紊,古巴人对于命运的安排,乐观毫无哀怨,生活还要继续,但大门已经打开。

又一段人在旅途,2016年11月,我来过,见证了“后卡斯特罗时代”的开启。(全文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