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之路:从爱琴海到亚平宁半岛(组图)

《旅游休闲》杂志
古希腊传说中,智慧女神以剑触地,播下橄榄树的种子,为雅典城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罗马传说中,大力神行走在地中海沿岸,手持的橄榄手杖一路留下树根,自此橄榄油便融入地中海人民的生命中去了。
从爱琴海到亚平宁,这条橄榄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当我们融入那片清雅丰美的橄榄园,当闻到橄榄清新的味道,品尝到用一滴滴透澈橄榄油制作出的珍馐时,当我们真正懂得橄榄为何能成为生命中的另一半灵魂时,我们开始感恩,感谢众神赐予我们的礼物。
最懂生活的希腊
有人说希腊是西方没落的贵族。希腊人骨子里有种天生的自信和优雅,就算风云如何变幻,就算那场刚刚过去的债务危机还让人们心有余悸,但丝毫不影响希腊人的生活步调,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地生活在爱琴海碧波的抚慰中,在橄榄树林茂密的浓荫下。
卫城之外
当雅典娜用橄榄树赢得了与海神波塞冬的争夺,雅典,这座以象征智慧与战争女神名字命名的城市直到如今都永远地笼罩在神与人的光芒中。雅典依然如故,鲜有现代化高楼、热闹和繁华似乎也与它无关,甚至它有一点简陋和古朴,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虽然它只是这趟行程中的一个中转站,但夜宴后仅仅是伏在车窗前的一个远眺——卫城,在夜色笼罩的山顶上,围绕在一片柔和的金黄色灯光中,像圣光一样照亮一片黑夜。
最后一日匆匆赶往卫城想要一览美景。清晨的霏霏细雨把雅典变得更加梦幻,到卫城脚下才发现恰好赶上一年一度的雅典国际马拉松节,不管男女老幼,不分国籍人种,他们像2500年前的菲迪斯皮得斯一样,怀揣各自的信念坚持跑下去直到终点……这个创造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国家为我们展现的是她的活力与包容。
科林索斯运河
科林索斯运河虽然没有波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那样享誉世界,但不能否认它在古代希腊是连接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的重要通道,在开凿运河之前,所有需由伊斯丝莫斯一岸到另一岸去的船只,都必须绕而行之,航程漫长且危险。所以科林索斯的开凿历经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的企盼。
站在运河桥上,很难想象在没有大型开凿机械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将这深达79米的岩壁凿开5千多米的长度,刀削斧劈般的运河中洒满多少血泪。如今的运河将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融汇在一起,静静地闪耀碧波,任何的潮汐和海浪仿佛都与它无关。
橄榄的前世今生
斯巴达的街头并没有想象中的古老,多的倒是几分宁静,并不宽阔的街道,每一处房子的阳台上都种满了盛开的花朵,懂生活的希腊人不紧不慢地在街角聊天,晒太阳。橄榄博物馆就像一个自家住的小院隐藏在巷子一角,推开一扇铁门,橄榄的前世今生展现在眼前。这里有希腊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橄榄化石,细长的橄榄叶脉络清晰地印刻在石头上,讲述的是它的源远流长。
博物馆各处摆放着古时压榨、储藏、制作橄榄油的器具,不经意就跨越了好几个世纪,见证了橄榄油制作工艺的进程。院子里摆放了远古时期、青铜时期、拜占庭时期压榨橄榄油的工具。从石磨压榨到杠杆机械压榨,技术的进步使橄榄油产量提高更保持了原汁原味。你可以亲自转动石磨,压榨橄榄,当混合着水和油的金色液体流淌出来,一股清新的果香扑入鼻翼,还有比这样的体验更让你了解橄榄的吗?或许再亲手做一块手工橄榄皂会更加雀跃吧。
爱琴海边的卡拉马塔
卡拉马塔(Kalamata)市是希腊最有名的橄榄产区,临着爱琴海,也是希腊有名的度假目的地。以城市命名的卡拉马塔黑橄榄是优质橄榄油的代表,也是美食界公认最好的腌橄榄。卡拉马塔所产的橄榄肉多皮薄容易出油,完全成熟的橄榄摘采下来以盐腌渍后浸泡在橄榄油中,另一部分压榨成香气浓郁的橄榄油,因腌渍熟成颜色会变成深黑色,橄榄味比起其他品种更加浓郁,很少有涩味。它是希腊沙拉不可缺少的材料。
迫不及待想要在清晨见到爱琴海的模样。推开阳台的门,海风迅速闯入房间跟你Say Morning,空气中饱含着爱琴海的味道,晚上见到的半山清晰起来,沿海的公路之上,各种色彩的房子错落相依,你会不由得羡慕起当地人,爱琴海除了带来浪漫,更多的是自得和简单的幸福感。
如此近距离地坐在爱琴海边吃着阳光早餐,爱琴海笼罩在一层柔光中,像油画中的希腊少女一样情意绵绵,没有想象中让人心动的湛蓝,没有惊艳、没有热烈,只是拨动心弦,轻轻的,让人疼惜。在卡拉马塔市中心逛逛,虽然不是周末,街头依然有很多人悠闲地喝着咖啡。“匆忙”是与这里无关的生词。街上的特色小店售卖各种希腊饰品、特色小吃,有的小店总能带给你意外的惊喜。
被神话浇灌的德尔菲
古希腊的神话离不开德尔菲。这里曾是古希腊城邦共同的圣地,供奉着太阳神阿波罗。阿波罗神殿从古至今都是神谕最灵验的地方,人们总是怀着对现实的困惑来到这里祈求神灵能够给予指引。置身德尔菲的博物馆就如同漫步在一个个的神话故事中。5000年前的壁画中再现当年的战争;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还在讲着古老的故事;青铜雕塑的驾驭者栩栩如生,仿佛只要一个号令就能再次出征;那颗雕刻着古朴图腾的“世界的肚脐”,像是有魔力,吸引着你不停去想象去探索……
在博物馆旁边的小山上坐落着阿波罗神庙遗址,保留至今的神殿、金库和露天剧场依然是这座神庙中最醒目的遗迹,巨大的椭圆形看台上是整齐的石造席位,平整的剧院场地,站在中心你仿佛还能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的悲欢离合。哪些残垣断壁静卧在巨石擎天的三面绝壁之下,宏大的遗址在山间孤傲而沉寂,让你不禁会心生敬畏。
坐在散落在草丛中的残砖断壁上,深深呼吸来自德尔菲纯净的阳光和带着松木香气的空气,古希腊的一切,隔着2500年的时光就在你的眼前,在你脚下。高耸的山间不时有山鹰滑翔而过,山坳深处一片野生的橄榄树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银光,像是神的光芒庇佑着这片土地,时而的风声就像是一阵阵的神谕,让你的心在这里异常的安宁、平和。
雪山脚下金色小镇
翻山越岭,经过无数的山谷起伏,在太阳恰到好处地照射在这座小镇上空的时候到达阿拉霍瓦(Arahova)小镇。橘黄色的屋顶错落在山脚下,层层叠叠延伸之处是帕尔纳索斯山。这里是希腊有名的滑雪胜地,也是游览德尔菲古希腊遗迹的落脚点。
小镇的餐厅小而别致,没有繁复的装潢,朴素的风格像是自己的家。有用橄榄油和当地野菜炸过的松饼、烤制的山羊芝士,用葡萄叶包裹大米和肉末的Dolmadakia 、香气扑鼻的Musaka……地道的传统希腊菜好吃得让你恨不得吞下自己的舌头。很多人说希腊的美食是浸泡在橄榄油里的,没错,每一餐都离不开橄榄油和橄榄果,当地的美食就用当地的橄榄油,脚下的帕尔纳索斯山脉中有许多100多年树龄的橄榄树,产量每年在120~130吨左右。
突然响起一段欢快的音乐,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开始优雅地跳起希腊传统的舞蹈Rebetika,或旋转,或挥动手臂,在他的带动下我们也一起跳起来。在阿拉霍瓦,快乐就是这么简单。饭后,热情的阿拉霍瓦妇女联合会的和蔼老奶奶给我们展示她亲自刺绣的Podies——希腊传统服装。每逢重大节日,希腊姑娘们都会穿上它。每一件Podies都要耗费将近2个月的时间,其中有几件用24K金刺绣的Podies是老奶奶们的得意之作,传统手工艺日渐衰落,这些Podies更显得弥足珍贵。
离不开橄榄的国家
无论山谷还是城市,都能见到橄榄树的生长,漫山遍野的橄榄树是爱琴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10月至12月,他们会精挑细选出橄榄,然后在采摘下来的24小时内对它们进行自然冷压。最后提炼出的橄榄油依然保留着新鲜冷压的橄榄香气,入口能感觉到水果味,余味中则带明显的青涩味道。橄榄油年产量只有35~40万吨的希腊,每个人却要消耗将近20多公升,可见橄榄油在希腊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橄榄油和葡萄酒一样,随着土壤的变化,橄榄油的口味也各不相同,而且即使同一种橄榄树也会因为气候土质不同而有所差别。伯罗奔尼撒半岛的Kalamata橄榄品种,以及生长在德尔菲附近的树林里的Amfissa、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Koroneiki是这趟行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橄榄品种。这些高质量的橄榄很多都享受原产地保护,每一瓶橄榄油都会有PDO(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原产地保护”的标志。
希腊总是会和你分享最新鲜的橄榄以及橄榄油,所以他们将工厂建在果园旁边,这边机器轰鸣采收橄榄、那边工人们已经开始分拣、清洗,即便是榨油技术先进的今天,希腊的橄榄油制作仍有大部分采用传统工艺,最大可能地保证橄榄油的纯度与原汁原味。除了橄榄油,另一部分橄榄果用来制作成橄榄酱、腌橄榄等附属产品,就连果渣都被利用上做成橄榄香皂。橄榄与希腊人正如鱼和水,这是他们永恒的话题,是他们的另一个灵魂。
一品意大利
车行意大利,风景从车窗外流转。没有时尚前沿的米兰、没有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少了意大利精致的风情却多了田园般的朴实。在橄榄园里和工人一起采摘橄榄果,看着沉甸甸的果实变成一汪清亮碧绿带着迷人芳香的橄榄油;在2600多年的橄榄树下感叹橄榄的永生;在一位非常绅士的子爵家品尝陈酿的意大利葡萄酒……我们一路品尝意大利的美好,它就像一杯刚刚压榨出的橄榄油,由最初的青涩慢慢变成甘香的回味。
橄榄园深处
地中海是橄榄树的文明,当然这里离不开意大利。当年古希腊人把橄榄树的种植引入亚平宁半岛,那里有适合橄榄树生长的环境加上罗马人大力提倡橄榄树的种植,到如今,橄榄树已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普遍栽种。今天的意大利,橄榄产量居世界第二,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油消费国、出口国和进口国。我们跨越意大利两个产橄榄油的大省——布里亚和拉齐奥,一路上,我们与橄榄同行,体会橄榄在意大利人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布里亚产区的初榨橄榄油是全球最大的,这一区域大概有6千万棵橄榄树,超过500万棵是200~1000年树龄的老树。这里的橄榄也因地形、土壤和气候演变出多种口感。在Fino liva的实验室,每一瓶橄榄油都要经过二十几种检测,如果是有PDO(原产地保护)标识的橄榄油则会有更多的检测步骤,并且所有检测标准都要提高。酸度不超过0.5~0.6的橄榄油品质更好。在意大利还有进行了双认证的橄榄油,即先对橄榄果进行产地、质量方面的认证,当它加工成橄榄油后再一次进行质量的认证,最终的产品除了双认证的标识外还可以在地区的橄榄油协会官方网站进行验证并且能追踪溯源。虽然双认证的橄榄油在质量上相当有保证但产量低和价格高,也局限了它的发展。
在Spagno letti zeuli庄园,一位绅士迎接了我们。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优雅的举止,不凡的谈吐很是让人着迷。直到看到他的家族徽章才得知他原来是一位子爵。虽然有一片不小的橄榄园但依然提倡传统的加工和采摘方式,除了种植橄榄,他还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他家族的酒窖。
双面罗马
最后一站,罗马。有些匆忙,却在短短时间内领略到它的双重面目
西班牙广场上各大顶尖品牌就像开设了时尚秀场,人们停不下脚步,穿梭在Louis Vuitton、Gucci、Dior、Bvgari等时尚的琳琅中。其中不乏东方的面孔,你完全不用担心语言障碍,很多店员都会说上几句中文,让人备感亲切。而街道的另一边,与商铺林立相对的是咖啡馆和小餐馆,逛得累了随遇而安,选一家心仪的小馆,点上一杯拿铁或者卡布奇诺,来一份甜点,看着过往行人,看着古旧的街道聊天、发呆。或者爬山西班牙广场上的大台阶坐下,俯瞰台阶下的芸芸众生。这里曾是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取景点,也是许多影迷心中的圣地。你总会听到身边的人们不经意地聊起那位清纯可爱公主的浪漫爱情故事。
罗马是一座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的城市,除了威尼斯广场和西斯廷教堂外,街头还隐藏着一些小的教堂,推开厚重的大门,教堂里幽深而庄严,古老的壁画早已泛黄,摇曳的烛火映衬着圣父慈祥的面容。点上一枝烛火,和教徒一样送上真心的祷告。再绕过两个街道,游人多了起来,我们知道许愿泉(Fontanadi Trevi,特莱维喷泉)到了。
海神宫前,海神驾马飞奔呼之欲出,马儿昂扬在一汪如同翡翠的池水之上。那些代表四季的仙女和海神在夕阳之下镀上一层温暖的橘色光芒。转过身,手拿一枚硬币,默默许愿,然后右手穿过左肩将硬币抛入泉水中,希望能重回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愿望是否比池中的水还要多呢?意大利导演费里尼说:“我喜欢罗马,它有错综复杂的特质。”是的,它的摩登,它的古典,交错并存,它或许不仅仅是双面性格,如果能深入了解它的话,你才有机会体会罗马更多的特质。
艺术咏叹调
我被梵蒂冈突如其来的美震慑住了
目光在每一座雕像、每一幅壁画上缓缓游移,恨不得把它们刻画在心里。圣母脸上柔和的线条,那么的宁静柔美,繁冗的裙裾似乎会随风摇曳。阳光从高挑的圆形穹顶上的天窗射进来,每一束光线都如同来自天堂的光。而飘浮在光线中的尘埃让人感觉在神迹下,人就如同这粒粒尘埃一样渺小。一位虔诚而年轻的教徒跪在圣父圣母像前默默地祷告,从天窗透进来的光洒遍他全身,他就像一位沐浴在神光中的圣人一样祥和,我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好。他祷告完毕起身,迎着神光微微地一笑。世界就在这一秒钟被定格,这一秒的美好在年轻教徒的心中定格,这一切则在我的眼中定格。
这里的每一样物品都让人浮想联翩,文艺复兴的众多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作品陈列其中。不管是雕塑还是壁画,来自于《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对东方人来说遥远而陌生,但艺术并没有国界,在这里全部化作深深的震撼和感叹。
很难想象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国家,却是8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坐在广场一隅的咖啡馆中喝一杯Espresso,看着眼前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设计并耗时11年建成的圣彼得广场,美丽的喷泉、高耸的方尖碑、环绕着的廊柱、飞翔的鸽群、阳光下奔跑的少男少女们……这一切让人心生对圣洁的感动,抑或是宗教,抑或是艺术,在这个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聆听着一曲来自心灵的咏叹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