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猎奇非洲无垠沙漠 四个故事四段奇遇

沙漠是非洲大陆裸露的肌肤。北有撒哈拉,南有纳米比和卡拉哈里,沙漠风情反映了典型的非洲特色。此次的“非洲沙漠游”专题,通过4位旅行家的真切感受和直观体验,展示了非洲沙漠的奇特魅力,以及和普通人眼里完全不同的形态:有荒凉诡秘的黑色沙漠、有亮得刺眼的白色沙漠,还有豪华浪漫的红色沙漠。

猎奇非洲沙漠猎奇非洲沙漠

从他们的亲历中,我们还知道了藏在沙漠中的不少秘密:连探险队都难以发现的“宝贝”、沙漠小动物生存的诀窍、独特的沙漠SPA,还有露宿时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狐狸……

这些只是非洲沙漠游的一部分,相信那些去过非洲沙漠的人也会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杨沐春涓:撒哈拉沙漠见到奇珍异宝 水晶石剔透放光彩

我的沙漠寻宝,发生在撒哈拉东部,那是一片沙漠中最荒凉、最奇特、最诡异的区域,很少有旅行者来到这个地方。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探险家都难发现的传说中的撒哈拉宝物和海洋生物化石。日落之后,我们举办沙漠Pary,尽享美味。夜里,不知不觉间我在沙漠中露天睡去,狐狸从我身边悄然走过。这一切成了我对这片沙漠的独特记忆。

最后一个客栈 最后一个客栈

路过“黄金木乃伊谷”所在地

我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但这次去撒哈拉,却固执地选择了一条鲜为人知的路线。我们首先乘大巴来到了巴哈瑞雅,这是离开罗最近的绿洲,也是进入沙漠前的最后一站,我们将在这里乘换越野车正式进入沙漠。

长期以来,巴哈瑞雅一直被视为最缺乏吸引力的地方,备受旅行者冷落,人们即使要进入沙漠,也不会从这儿走。但就在上世纪90 年代, 这里却因一头失蹄的毛驴而发现了惊人的“黄金木乃伊谷”,地下竟埋藏着多达千具木乃伊,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木乃伊身上都穿着厚薄不一的黄金打造的外衣。这是继图坦卡蒙法老坟墓以来埃及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

从外面看,这里的房舍非常简朴,然而,在一家客栈中我们却找到了五星级酒店的感觉,里面的装饰极富阿拉伯风情,十分气派。这是进入沙漠前的最后一个客栈了,我也借此机会享用了进入沙漠前最后一顿像样的午餐。有一种“粥”让我印象深刻,食用时勺子里有一些滑嫩的颗粒,领队哈立德说这是当地类似麦黍的东西,只在绿洲生长,非常稀有,而且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鸟的舌头”。

换乘了性能最好的4×4 越野车之后,我们上路了。我坐在头车,从反光镜里可以看到整个车队行进的情形,在尘土飞扬的荒漠中行驶,颇为壮观。大漠黄沙,像海一样无边无际。有时,前面出现一个陡峻的大沙坡,司机会猛踩油门,我们跟着汽车一起“嗖”地飞起来,然后又重重地落在沙坡上,一车人扯着嗓子惊叫欢呼。回头望去,沙地上留下了车轮轧过的蜿蜒的痕迹。

偶遇“撒哈拉宝物”水晶偶遇“撒哈拉宝物”水晶

发现撒哈拉宝物与鲸化石

越野车疯狂地奔驰着,抖得厉害,举相机的手腕很难保持平衡,10多天回来后浑身痛得厉害,而当时却只有兴奋。

“看,那是什么?”有人发现新大陆似的瞪圆了眼睛大叫。只见远处沙漠上,赫然凸显着两个亮晶晶的小山包。车子戛然而止,我们纷纷跳下,朝那个方向飞奔而去。

是什么这么明亮呢?捡起一块,放在手上,沉甸甸的,吹掉上面的浮灰,晶莹剔透。领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埃及人,他惊喜地大叫:“真是好运气!我们找到水晶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撒哈拉宝物啊!”我们又抬头往前看,不得了,一大片大大小小的水晶。据领队说,这里隐藏着质地绝佳的水晶矿层,几个世纪的探险家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却让我们撞见了,真是不可思议!但领队警告说,这些天然财富属于埃及国家所有,进出撒哈拉要经过好几个站口检查,发现私自藏带要被没收并罚款,所以不能起贪念。

紧接着,又一个发现让我们吃惊不已。离矿层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一个白色的大家伙,原来是一只大号鲸化石。我们小心翼翼地从它的“肋骨”间钻到里面去,这绝对是头超重量级的鲸,肚子里面甚至能“撑船”,透过它的大嘴巴,可以看到沙漠上面瓦蓝瓦蓝的天,而它的脊椎骨上的凹痕则历历在目。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撒哈拉是一片汪洋。我们在附近查看,果然找到了贝壳嵌入沙漠石层的遗迹。一时间,我有种考古学家的感觉。

沙漠上罕见的奇迹——鲸鱼化石沙漠上罕见的奇迹——鲸鱼化石

夜里狐狸和我擦身而过

落日之际,凉风习习,我们来到了宿营地。营地的白色大帐篷一字排开,亮着阿拉伯风格的灯,旁边还有几十个红色的小帐篷,整体形成一个大大的环形。大帐篷的一侧还连着一个露天厨房,而不远处居然还设立了一个可冲刷的厕所。“简直就是撒哈拉白宫!”看着那些大帐篷我脱口而出。

不久,盛大的沙漠Party 就在贝都因式的烤全羊香味中开始了。满眼都是美味:炒菜、煲汤、烤肉、沙拉、加了香料的米饭、烤饼、水果,还有饮料、矿泉水,以及咖啡和茶。这里的天空特别高,星星像水晶一样镶嵌在夜空,悠扬的阿拉伯舞曲也在沙漠与天空中渐飘渐远。

因为实在太困了,夜里我竟然在沙漠中睡着了,也没人提醒我,等我醒来,赶紧溜进了自己的小帐篷。到了第二天早晨,我第一个爬出帐篷,找到昨晚躺着睡觉的地方,发现在离我躺着的1 米多的地方,有一长串动物的脚印!原来,沙漠狐狸曾与我擦身而过啊!

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大漠上,看着红日渐渐升起,一种神圣和大美之感油然而生,我欢呼着向那霞光万道的朝阳跑去。

大漠、水源、绿洲⋯⋯承载着旅行者的期待、困惑和惊喜。即使是那风蚀过的每一粒沙子,也留给了我独有的记忆。

>>宋小虎:走进传说中的“黑白沙漠”

从黑沙漠的一个山顶放眼望去,四周全是黑色地带,就像美国航天探测器在火星上拍摄的那些画面,荒凉、死寂、毫无生命的迹象。而白沙漠在阳光下则白得刺眼,它是强风烈日对雪花石亿万年雕琢的杰作。经过强风日夜吹刮,形成了一朵朵巨型蘑菇般的奇岩,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

“黑白沙漠”

偶尔出现的报废汽车就是路标

我们的班车从开罗出发,大约半小时便驶进了沙漠。之前我从没亲眼见过沙漠,虽然经常在头脑里想象它的模样,但真的置身其中,感觉还是大不相同。那天天气有些阴沉,周围只有望不到头的黄沙,不要说人,就连天空中的一只鸟也看不到,除了司机和我们这一车的乘客,没有丝毫的生命迹象。当时坐在车上,我心里总有一个奇怪的念头,幻想着如果自己迷失在沙漠,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和无助。

汽车行驶了整整4 个小时后,我们到了沙漠中的一个小商店。沙漠中有商店,很出乎我的意料。小店的风格特别原始,红砖搭的房子,昏暗的灯光,店家是包着头巾的阿拉伯人。店门口还挂着一个可口可乐广告,这让我感叹美国人的影响真是无处不在。小店的商品还算比较多,但价格比开罗贵不少。老板告诉我们说,除了他的店外,方圆四百里之内找不到第二家。

沙漠中穿行

接着,我们在沙漠中又穿行了4个小时,终于到了一个小绿洲,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村庄。在这里,我们准备和其他队友会面。这时,2个英国人、2个智利人和2个澳大利亚人已经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刚好坐满两辆吉普车。吃了简单的午饭,我们又继续赶路。

司机是当地人,人不错,驾驶技术更是一流。他告诉我们,还有3个小时才能看到黑沙漠和白沙漠。路上临时遇到一些小景点,司机都会停车让我们逛逛。死寂的沙漠没有什么标记,偶尔一辆报废的汽车就算是路标了。

沙漠空地

在沙漠空地上临时搭棚睡觉

天黑了,我们的吉普车进入了沙漠深处。由于厚厚的乌云遮挡了月光,转眼间,周围一片漆黑,除了我们11个人和两辆汽车的动静外,周围没有任何声音。

沙漠里昼夜温差极大,到了夜里,气温迅速下降,大家必须穿上厚厚的外套。司机经验丰富,领我们在一处大石头背面找到了一块不错的空地,作为宿营地。一整天在沙漠中奔波,又累又饿,于是大家赶紧动手扎帐篷,两个司机也开始生火做饭。

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来讲,一旦接触最原始的大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感。特别是点起篝火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时,背后是空旷的沙漠和茫茫黑夜,没有任何阻隔,没有特定的空间,只觉得有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任由你去支配。夜越来越深,天空却越来越明亮,因为厚厚的云层终于散去,月光开始洒向大地。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我们开心地聊着喝着,英语和其他不同语言夹杂使用,加上不时使用肢体语言,气氛非常热烈。这时,听不听得懂已经不重要了。夜深了,大家聊得也差不多了,我有些熬不住,就钻进睡袋睡了。

白沙漠的雪花石在阳光下很刺眼

终于见到传说中的黑白沙漠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黑沙漠”。所谓黑沙漠,就是在沙漠中布满了一座座突起的带有黑色沙石的沙丘。

司机把我们带到一座小沙丘脚下。顶着高温烈日,我们攀登到了沙丘顶上,放眼望去,四周全是这样的黑色地带。由于和司机语言交流有些问题,当时并不真正了解黑沙漠的成因。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数万年前撒哈拉沙漠是一片汪洋,经历了环境巨变后,大海干涸了,以前的海底矿岩被风化,便慢慢形成了这样延绵不断的黑沙漠。站在山顶望去,觉得有点像美国航天探测器在火星上拍摄的那些画面,荒凉、死寂、毫无生命迹象。

看过黑沙漠,继续前行,我们面前出现了“白沙漠”。所谓白沙漠,埃及人又称它为“蘑菇沙漠”,雪花石经过强风烈日亿万年的剥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酷似朵朵巨型蘑菇,又像是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随你去想象。在阳光下,白沙漠白得刺眼。

沙漠让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热”

沙漠让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热”,阳光经沙地反射,让每个人的脸从红转黑,这时,所有的美白、防晒、护肤产品,在这片热浪里彻底失效。

>>罗慧怡:在纳米比沙漠享受豪华旅游

“怎么会有人愿意花钱去鸟不拉屎的沙漠玩呢?”好友玛莎睁大了眼睛望着我,好像我已经被非洲的太阳晒昏了头。我在非洲居住多年,这次与玛莎及她老公彼得在香港欢聚。我们坐在冷气超强的咖啡厅内,看着繁华的维多利亚港口。也许是因为冷气太厉害,反而让我想到了纳米比沙漠。我提议去沙漠旅行的主意让他们大吃一惊。

“沙漠豪华之旅”计划做三件事

“你别小看沙漠,尽管你们跑过很多国家,可纳米比沙漠可能是你这辈子去过的最豪华、最难忘的一个地方喔!”我怂恿说。终于,他们两人不信邪地决定要亲自去一探究竟,看到底有多么豪华。我们决定在这次旅行中做三件事:一是体验当地独特的沙漠SPA,二是搭乘小飞机欣赏红色沙漠,三是享受沙漠美食。

一个月后,我们相见在了纳米比亚。从下飞机的城市温得和克开车过去大约要6个小时,我们先在机场取车,我的车是一辆特坚固的悍马H3,黑色,一看就特适合沙漠。谁知,沙漠路难行,随后几天我们每次加油时都沉痛不已,这辆车简直就是一头快渴死的骆驼,喝油量之大、加油之频繁让人无语,每次加满油支付大把银子后,我们就默默相望,半晌不发一言。

有一点应该介绍,就是纳米比亚人口特别少,它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低的国家,如果你的车子爆胎,也不要指望打电话叫人帮忙,就算有人来至少也得四五个小时。偶尔在路上遇到人,他们也会兴奋地向你不停挥手,就像你是一个超级名模!

豪华房间里可以一边洗澡一边欣赏窗外美景

成群的跳羚好奇地望着我做SPA

从温得和克前往沙漠很顺利,路上有不少加油站。但“初来乍到”的玛莎和彼得却最惊讶于沿途的美景,纯净的宝蓝色天空上万里无云,再搭配上路旁大片大片的金黄色草原,让他们赞叹不已。

离开城市之后的确很少看到人类了,只有偶尔碰到几辆车驶过。路边的草原还可时不时见到成群的南非跳羚,以及偶而出现的两三只剑羚。

车子前行中,很快就看到远处的红色沙丘了。傍晚时分,一座城堡型建筑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城堡旁边有许多火柱,在渐暗的暮色中闪烁着,实在是令人惊艳。这大概就是我们预定的五六星等级的豪华旅馆“Le Mirage 海市蜃楼”了,如此梦幻的名字,据说可以在这里看到海市蜃楼的奇景。

LM_night:豪华旅馆外观

车子开入城堡大门后,旅馆的服务人员已在门口迎接了,他们知道我们的名字,对我们热情无比。旅馆房间很大,木雕的大床配着白纱床罩,淋浴室正对着一个长方形的窗户,可以一边洗澡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房间里还放了送给我们的小礼品和各式饮料。房间的一个大阳台面向草原,我站在阳台上往外看,只见暗紫色的天色中有一排车灯缓缓移动,大约有十来辆车,应该是个自驾旅行队吧。

晚餐的丰富让我们提前进入了第三个计划。晚餐总共四道菜,搭配着红白葡萄酒和精心烘焙的甜点。晚餐之后,宾馆的服务人员还集体表演歌舞,当地土语歌谣经由充满非洲风情的浑厚嗓音合唱出来,让所有人都为之心醉,不住地拍手欢呼。

第二天黄昏,我终于如愿以偿地体验了这里的“心灵合一香薰SPA”。SPA地点在沙漠旁边的金黄色草原上,是一位可爱的黑人女士领我过去的。

LM_sundown:靠近我做SPA的地

到了那里,我被那极致的美所陶醉,只见按摩床的周围点燃了许多香薰蜡烛,木雕椅上准备了洁白柔软的大毛巾,而夕阳西下的天空则布满了粉红色和紫色的云彩。远处有成群的跳羚好奇地望着我们,真是人与大自然的亲密结合啊!“好在是可爱的草食跳羚而不是凶猛的狮子,不然全身涂满Amarula香薰油的我恐怕就会成为狮子们腹中之物了。”我又胡思乱想着。这真是一次极为特殊的SPA体验,令人难忘。

乘坐小飞机俯瞰红色沙漠

德国女飞行员带我们俯瞰红色沙漠

又一个早晨,我们准备去乘坐小飞机俯瞰红色沙漠。我们乘坐宾馆的4×4敞蓬吉普车前往停机坪,约十分钟后抵达了旅客休息处,等待飞机降落。旁边是一群德国游客,每个人都穿着昂贵的非洲风格猎游全套装束,看起来就像电影《走出非洲》中的人物。

飞机来了,我们像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坐进去后,惊讶地发现,飞行员竟是一位金发飘逸的美女,一问才知道,她是一位德国女孩,才24岁。彼得的眼睛马上一亮,坐在了飞行员旁边的位置上。这是一架可乘坐4名乘客的小型单引擎飞机,我们总共要飞一个小时。

飞行途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沙丘,高达325 米,据说是沙漠用了8000万年的光阴才把沙子堆到这个高度。我们还看到了著名的死亡谷,世界最干旱的山谷,千百年前枯死的树木至今挺立在山谷中,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当然,还有当地最出名的奇景——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沙漠﹗

我们同时也得知,纳米比沙漠是全世界唯一同时生活有大象、剑羚和狮子的沙漠。我们还幸运地在飞机上看到了成群的剑羚,它们幽雅地攀爬着沙丘。望着我的朋友们,我只希望美丽的纳米比沙漠能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飞行结束后,我们一致认为,沙漠旅游也可以享受豪华,这里的蛮荒与优美,变幻莫测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如此专业的飞行员,简直是人间天堂啊!”彼得望着德国美女飞行员说,都快流口水了。

>>张臣:带女儿体验沙漠“亲子游”

一家3口准备1年多

2010年9月,我们一家3口经过30多个小时飞行,从北京出发,在香港和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两次转机,最后,在刺眼的非洲阳光中,顺利抵达了纳米比亚首都温德和克。

这次非洲之旅我们计划了1 年多,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对只有5岁大的女儿“小驴佳佳”的承诺,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位于著名的红色沙漠纳米比沙漠的苏丝斯黎国家公园。

“死亡谷”一片荒凉

纳米比亚只有200多万人口,却有大片的国土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个地方,从动物天堂埃托沙国家公园到世界上仅有的土著部落辛巴族红泥人;从茫茫草原到世界文化遗产史前岩画;从沙漠与大海相连的大西洋海滨公路到苏丝斯黎国家公园45 号沙丘,都等着我们慢慢去品味。

我们的沙漠之旅选择全程自驾,这也是我们多年旅行采取的主要方式。为了零距离接触大自然,在旅行中,我们更多地选择住在通常中国人很少接触的汽车营地住宿,自己搭帐篷,自助饮食。

从温得和克出发大约6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苏丝斯黎国家公园,已近黄昏,我们住在汽车营地。每个营位都有一个独立的“草亭子”,草亭子边上是洗手池,与洗手池相连的是独立卫生间和淋浴房,外面的一个角落里还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考虑得非常周到。

我们支起帐篷,准备晚餐。当然,还要喝一杯热茶。在孩子和她妈妈睡去之后,我独自走到帐篷外,在清冷的月光下,细细品尝着用非洲水冲泡的中国茶。

第二天,孩子妈妈在给孩子梳头,我开始烧水,我们不急着去看红色沙漠,关心的是在这非洲的晨光里享受高标准的营地带来的便利。

动植物适应沙漠环境有“诀窍”

动植物适应沙漠环境有“诀窍”

大约7 点钟,我们驱车进入了苏丝斯黎国家公园。满眼都是红色的沙,以及红沙反射的红色光芒。这些沙的颜色能够随着日照角度的改变而呈现出诡异的变化,与其他沙漠的无尽黄沙相比,这里充满的是流动的红。

我们一路前行,来到了苏丝斯黎国家公园地区最著名的是45号沙丘,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沙丘。因为它距公园入口正好45 公里,于是被称为45 号沙丘。这里之所以著名,除了因为它的300 多米的“世界身高”之外,还因为沙丘旁生长着两株骆驼树,在酷热的沙漠中,这两株骆驼树就像两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这个已经存在着8000 年的沙丘。

我们的女儿小驴佳佳此时早已按捺不住兴奋,飞快地跑下车,脱掉鞋子,欢叫着奔跑在这红色的大地上。我独自坐在沙丘边的骆驼树下,看着她和她妈妈在前面走,她们好像也幻化成了两棵沙漠中的树,融入了整个自然。

爸爸给女儿整理鞋子

从苏丝斯黎国家公园大门到中心地带,有64 公里,其中前60 公里是柏油路,最后的4 公里都是沙子,到了这里,必须乘坐公园提供的四轮驱动车,并且由专业司机驾驶,才能到达最为著名的“死亡谷”(Dead Vlei)。经过十几分钟的颠簸,我们到了死亡谷,据说这里是很多电影导演和广告创意人员的钟爱之地。

死亡谷面积并不大,三面被高耸的沙丘环抱。地上是已经石化了的湖底淤泥,谷里到处矗立着枯死的骆驼树树干,千百年来屹立不倒,苍凉且壮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西北沙漠里的胡杨。

沙漠中艰难生存的蚂蚁(摄影 红杏)沙漠中艰难生存的蚂蚁(摄影 红杏)

虽然称作“死亡谷”,但周边还是有一些生机,活着的植物顽强地吐露着绿色,小鸟、蚂蚁、沙漠蜥蜴都会偶尔在光滑的沙地上留下细小的足迹。为了生存,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诀窍”。比如植物的叶子已经完全变成了针状;花条蛇通过身体的侧向滑行,可以一直在沙丘上“游动”,这种爬行方式据说每小时能前进10 〜15 公里;楔吻蜥蜴则有一种特殊的武器——喷气推进,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钻入沙里。令人由衷地感叹这些沙漠生灵的神奇。

相关阅读:最环保的非洲国度卢旺达 宁静有序以致远

          沐浴非洲香槟色晨光 看斑点鬣狗可爱模样

            塞舌尔 遗落在非洲的伊甸园(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