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游走京都 探寻日本人的心灵寄托之处

《旅游休闲》杂志

关注

 日本国宝级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反映了平安时期的繁华生活,该书对美食、茶道以及风物描述非常详尽,至今在京都还能寻到文中提及的生活方式场景。较之于东京,京都有更深的历史沉淀,没有摩天大楼与快节奏的都市繁忙景象,更多了一份大度与雍容;作为一座拥有千年之余历史的古都,京都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髓。悠闲的京都人慢条斯理地生活在古城中,在城内与郊区分布着自平安时期以来备受贵族名流青睐的休闲去处,众多神社与名寺承载着京都人的精神寄托。走进京都,慢慢地感受它的魅力。

京都物语京都物语

平安遗韵

走进京都城,空气格外清新,正是深秋时节,两侧的杏叶一片金黄之色,若是在散步的时候,不经意便会走到某条古建巷子里,深黛色的青瓦与石墙,安静祥和,有时光错觉之感。古时的京都城是一个严格的方正体,街巷坊间如同棋盘一般工整,现代化的京都城街道依然是纵横交错。在现代建筑群中,隐匿着自平安时期以来的历代遗韵。

京都城是需要细细品味的,也许你在第一感时会觉得它有些破旧与落后,无法与东京相提并论,甚至有一种废都感受。然而静下心去发掘去探索,便会发现千年古都风味,毕竟是千年之都,还是有很深的内涵的。

在京都少不了要去逛逛那些名寺古刹,一年四季都呈现不同的景色。最古老的古建之一便是城南的东寺,又名教王护国寺,最初建成于平安时期公元796年,用于护国镇守之意,在旧时的平安京,建筑布局严格对称,在东寺对应的西城区有一座西寺,如今西寺已所剩无几,唯独东寺依然保存下来。最有名的便是五重塔,也是京都的地标性建筑。踏着碎石子路,走进东寺,千年古刹气息扑面而来,古松、黄杏、红叶细枫、青黛色的瓦房,以及纯木结构的泛着岁月沧桑感的大殿,构成了生动的画面。

这里的位置与规模都保持当年的原状,是反映当年平安京风貌的重要建筑。徜徉在院子里,如同回到古时。公元823年,嵯峨天皇将此寺敕赐从中国归来的弘法大师(空海),成为佛教真言宗东寺派总寺院。这里的每一座大殿均有其不凡的历史,每座大殿落成的年代各有不同。有室町时代的讲堂,南北朝时代的御影堂,桃山时代的南大门、金堂,江户时代的五重塔、灌顶院等,都是表现当时建筑技法和传统手法的典型建筑。

寺院中最大的建筑为御影堂,纯木结构的大殿历经千年风雨,大殿原为空海的住房,1380年再建,殿内供奉着秘佛不动明王像,是空海从大唐带回的。讲堂内供奉有金刚界大日如来像。灌顶院是空海仿照唐朝的青龙寺建立的,1634年重建。

在中心主殿的一侧,是一处精致的小园林,种植着各种树木,园内有一处池子,倒映着岸边红得最艳的枫树,踏着地上的枫叶,步行在园子里,感受到建园者的慧心独到之处,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穷的空间感,园子不远处便是日本现存木建筑中最高的五重塔,塔高56.4米。这座建筑代表着桃山时代的豪壮雄大。五重塔虽然在宽永21年(1644年)再次修建,但却凝聚了工匠们的心血。

走进京都城,空气格外清新,正是深秋时节,两侧的杏叶一片金黄之色,若是在散步的时候,不经意便会走到某条古建巷子里,深黛色的青瓦与石墙,安静祥和,有时光错觉之感。古时的京都城是一个严格的方正体,街巷坊间如同棋盘一般工整,现代化的京都城街道依然是纵横交错。在现代建筑群中,隐匿着自平安时期以来的历代遗韵。

从东京出发,乘坐博多方向的JR新干线,沿途一路领略了新干线两侧的风景,远方的山岳与乡野构成一幅幅生动画面不断跃入眼帘,约2小时便到达了京都。在较高处远眺京都城,城区坐落在一片广阔的盆地之中,四周的远郊群山围绕,鸭川河穿城而过。没有过高的建筑群,视野非常开阔,众多古建飞檐与木塔从现代的房屋群中脱颖而出,彰显着逝去的帝都风华。

清静之地清静之地

建仁寺悟禅

如果在京都想找一处清静之地,感悟人生,参领禅机,当数最古老的禅寺建仁寺。建仁寺的庭园融合了日本庭园的精致以及佛教的禅机,八百年的历史与禅心,让人思绪万千。

这里是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开山为荣西禅师,亦是将茶引入日本的第一人,最初这里的创建者为源赖家。开创于镰仓时代建仁二年(1202年),取当时年号为寺名。山号为东山(TOUZAN)。诸堂为仿中国的百丈山而建。创建之初曾为天台、密教、禅之三宗兼学,后自第十一代兰溪道隆起成为纯粹的临济禅之道场。经过八百年的岁月,直至今日,这里作为禅的道场依旧是广大信众的心灵寄托之处。走进建仁寺,每座建筑屋均有长廊连接,每处庭院景致各不同,处处透出一股禅意,坐在屋内的地铺上,透过窗户便能通透地看到精致的院景,从而安静地参悟禅道。

寺内有表屋钟达的代表作品《风神雷神图》,本图虽既无落款亦无印章,却被认为是钟达的真迹,而且为其晚年最佳之杰作。对开屏风,整面贴金箔,右绘风神,左绘雷神,非常的逼真。最大的建筑当数禅宗方丈,庆长四年(1599年)惠琼从安艺国安国寺移建而来,优美的铜板屋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尊是东福门院捐献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堂前有一处白沙地,有着长纹痕迹,营造禅机,配以青苔、巨石,被称为“大雄苑”的枯山水前庭,豁达大气。

其次便有“东阳坊”茶室,这里传承了几百年的茶道,茶室采用草庵式二帖草席结构,被奉为日本茶室建筑典范。据传天正15年(1587年)在丰臣秀吉举办的北野大茶会上,利休的高足真如堂东阳坊长盛担任副席。茶室西侧有本寺著名的“建仁寺垣”。

在建仁寺静坐悟禅后,走出寺门,四周便是一处古建民居,均是传统的二层小木楼,泛着黝黑。门庭前挂着精致的灯笼或是其他装饰物件,长长的巷子里非常安静,偶尔能看到身着传统和服的居民从长巷里走过来,木屐之声回响在石板巷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古巷子里有很多传统的美食店,以及手工的食物铺,能够真正地品尝到传统的京都味道。

年轻人喜爱的旅游地

夜游清水

夜晚去清水寺,会有白天不同的趣味,寺院山脚下沿着山路两侧而建的店铺是热闹之源,有精致的手信,以及美味的当季食品。当然夜晚的清水寺在灯光的映衬下有着格外不同的美,特别是在枫叶正红的季节,在灯光映照下极具艳丽。

从清水坂前往清水寺道路两侧,除了有京都传统木造住宅林立外,沿途还有古老的神社和寺庙,无不充满宁谧与静穆气氛。古时候来到清水寺参拜的武士,通常先把马匹栓在仁王门前面清水坂上的马厩里,因此这个马厩就成为室町时代遗留至今的建物。

清水寺为公元798年(延历17年)由延镇上人所建造,为平安时代之代表建筑物,后来曾多次遭大火焚毁,现今所见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来建筑手法重建,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三大名胜。清水寺本堂正殿供奉着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

寺庙中心的本堂是宽永10年(1633年)修建的建筑物,名为清水舞台。展现出它雄大壮丽的姿态。除了这些建筑物之外,境界内的东边设有引用江户时代初期的技法来修建完成的成就院庭院。这座完全木造的寺院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之广,其内最有名的“清水舞台”,离地50公尺高却只靠139根木柱支撑结构,可见当年工程之浩大与艰巨!参观清水寺时,一路拾阶而上,除了参拜诸神,凭栏远望,更可将京都市景尽收眼底。 

宛如古都的风物诗般,清水寺外围的一景一色,完完全全地将京都的风采表露无遗,无论是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红叶或是冬天的细雪,清水寺都仿佛是为了证明京都而存在的一般,无时无刻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

贺茂御祖神社

神社在日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京都城内外布满大大小小的神社,与佛寺一样,神社是京都人精神寄托所在,这是日本人自己的传统祭祀场所。贺茂御祖神社位于京都东北侧,因四季风景与悠久古建而闻名,同样日本传统的文化节庆在这里均有上演。

在秋枫烂漫的季节走进贺茂御祖神社,宽敞的山道两侧是茂密的丛林,银杏、红枫以及其他叫不出名的树木,与朱红的山门楼相映成趣。因为贺茂川与高野川交会处称为下鸭,所以又称为下鸭神社。神社建于公元8世纪,是京都历史最古老的神社之一。鸭神社最初为日本古代豪族贺茂氏的氏族神社,平安迁都后,下鸭神社遂成为京城的守护神社。神社里主祭神为玉依姫命与贺茂建角身命,以及祭祀十二生肖的神殿,和观赏女子传统十二单衣展示。体现古时宫殿贵族女子的着装,表演者从第一件和服开始逐步增加,每一件服饰颜色均不同,由两名娴熟的女长者打理,每一步均一丝不苟,古时贵族女子的服饰件数越多,颜色越艳丽则体现身份的尊贵。

京都游

造访日本电影发祥地

位于京都右京区的太秦映画村是日本电影之乡,有“日本好莱坞”之称。这里是日本电影的发祥地,太秦从1926年 (大正15年) 就开始有电影的制作,由最初只有阪东妻三郎的阪妻制作公司,到20年代末就陆续有拍摄场地开设。

走进高大的门楼,不同风格的旧时日本建筑映入眼帘,许多身着传统和服体验者穿梭街道中,如同真实地回到过去。映画文化馆可谓映画村的标志,馆內展示着各式各样有关电影的资料。建筑物的外观充满学术气息,是一座明治时期西式风格的3层建筑。1楼及2楼是展示场,有新旧的电影宣传海报,迷你拍摄场地及剧场。

在映画村內的明治大街上,两旁都建有明治时代西式风格的建筑物,其中有一些是村内的商店,游人可以在里面吃喝玩乐。京都第一部电车于1895年 (明治28年) 开始通车,而如今可以在明治大街上看到它的复制品,感受一下初期西洋文明传进日本的气氛。

有兴趣变身做日本古装剧的话,在这里转眼便能变身将军德川秀忠的长女千姬、江户初期的剑客与柳生十兵等历史名人。

京都旧时光

岚山,旧时贵族出行

在京都的四周是连绵的群山,许多著名的四季赏景胜地便藏匿其中,包括名川古刹,京都西郊的岚山便是最具代表处。这座造化名山以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枫叶而闻名,东南不远处有桂离宫,是著名的观光胜地。旧时的王公贵族最爱在岚山脚下的大堰河轻舟荡漾,欣赏岚山四季的美丽景色。

西阵织是驰名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工艺品。很多人会在这里享受一次“怀旧装扮体验”,体验绚烂豪华的丝线编织成的贵重西阵织。

如今大堰川成为京都人周末休闲放松的地方,泛舟河上,两侧山坡上是艳丽如火的枫叶犹如悬挂的浮云。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两岸山上松柏青葱茂密。山下竹林片片,以及山脚下的青瓦古建,古色古香。若是细雨过后,轻纱似的薄雾飘忽飘忽地缠绕在岚山峰顶。在堤堰之下是一大片芦花,风过后起伏起绵。154米的渡月桥架设在保津川上,成为岚山的象征,平安时代因为被龟山上皇形容为“像是从一望无垠的月光上走过去”而被大家称作“渡月桥”。周末时分,桥上一度是熙来攘往的游人,热闹非凡。在桥的另一侧有许多贩卖特产名吃的店铺,也是吸引游人驻足尝味的地方。

远离俗世,进入平安时代贵族们喜爱的京都西北的山中小路,绿色的林中小路和清澈的溪谷视野很好,是一个充满风情的地方。这里还有很多优质的温泉和高级的日式旅馆,是风雅之士的最爱。此处有很多景点出现在《源氏物语》中,有名的料理店也是数不胜数。

从渡月桥步行7分钟,走过一条满是特色美食与特产店的街道,便到了天龙寺,临济宗天龙寺派的大本山。是足利尊氏为了祭奠后醍醐天皇的在天之灵而创建的寺院。占据了京都五山的第一位。据说是由梦窗国师创造的庭园,无论是从远处眺望还是行走在其中都感觉十分美妙。天龙寺融入了平安王朝的优美和禅文化,也体现了京都的美。这里也是被列入世界遗产的京都主要观光地之一。在天龙寺的另一侧一片竹林之中是野宫神社,在平安京迁都后创建的,在《源氏物语》的“贤木之卷”中也有被描写到,在京都作为能够在此处结缘的神明被大家所信仰着。

西阵织,手工的奢华

西阵是地名,自15世纪起就聚集了许多织工,久而久之这里出产的织品就被称为“西阵织”了。西阵的织工在天子脚下谋生,因此西阵织就以华丽高贵而闻名。

西阵织是把丝线先染过色后才织成图样的纹织品,是驰名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工艺品。在西阵织会馆当中除了西阵织的制织表演、史料的介绍之外,还展示和出售采用西阵织制成的领带、披肩以及皮包等产品。还可以参观手织教室,体验亲自上机编织西阵织的课程。或租借和服,亲身体验日本文化。每天都有日本传统舞忮、艺伎的华丽装扮,甚至日本新娘豪华的十二单衣。很多人会在这里享受一次“怀旧装扮体验”,体验绚烂豪华的丝线编织成的贵重西阵织,拍照留念。

远离俗世,进入平安时代贵族们喜爱的京都西北的山中小路,绿色的林中小路和清澈的溪谷视野很好,是一个充满风情的地方。这里还有很多优质的温泉和高级的日式旅馆,是风雅之士的最爱。

穿和服的少女

宇治,寻访《源氏物语》的舞台

京都郊区的宇治川,是《源氏物语》中提到较多的场所,宇治川从深山中奔流而出,两侧是茂密的山林,在山脚下坐落着古村落,以及古刹名寺,当然还有宇治茶工坊。旧时的宇治是京都城贵族修建别墅的所在。

《源氏物语》的时代背景是宇治的另一个卖点,该书由女官紫式部所著,约在公元1010年成书,书中,描述光源氏死后其子薰及外孙匂宫与源氏之弟八之宫的三个女儿间纠葛的末十帖,因为以宇治作为主要的舞台,故又被称作《宇治十帖》。这里有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以及宇治茶坊与抹茶,以及抹茶美食。

宇治从公元六百多年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变化,至今仍充满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宋时期)遗留下来的风韵,纵使假日观光人潮不断,它仍保有一贯的优雅的姿态迎接访客,让游客沐浴在平安时代的诗意及风雅中。

宇治是抹茶产地的代表,其实抹茶是平安时代由大唐传到日本,然后在镰仓时代(相当于元朝)在日本被发扬,几百年后的今天变成了日本国的象征。宇治的古时别宫如今仅留平等院,面朝宇治河而建,是日本早期木构建筑,据信是古代日本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极致具体实现。该院兴建于公元1052年,由平安时代权倾一时的藤原赖通改建其父别院,规模相当于今日1/2宇治面积的平等院乃为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弥陀堂,水池之东则建构象征今世的拜殿,打造“净土庭园”之喻的代表建筑,其规格更为后来日式庭园的参考指标。古老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面对“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弥陀如来”与51尊“云中供养菩萨像”得名的“阿弥陀堂”,后因“阿弥陀堂”外形似欲振翅而飞的禽鸟,在中堂脊檐更有两只尊贵象征的金铜凤凰像,遂在江户时期,更名为“凤凰堂”。“凤凰堂”可谓是集绘画、建筑、工艺与雕刻等艺术国宝于一堂之作,在它的一侧凤翔馆留存的作为11世纪佛像群中的52尊云中供养菩萨像,雕刻得细致精美而自然舒服,乘于云上,有的弹奏各种乐器,有的翩翩起舞,让人联想起当年平等院盛时的美轮美奂。

从平等院出来,沿河便是一条赏枫之路,秋季的红叶布满路两侧,随风起舞。静静的宇治川河面上有船往来,以及养鸬鹚的渔家船。河对面的丛林尽染,显露出飞檐的塔院,吸引着你深入探索。走过横跨宇治河川的大桥,便是福寿园宇治茶工房,这处茶事工场历史悠久,旧时的宇治茶便是从这里输入京都,供达官贵人饮用。抹茶亦在这里发扬光大,步入福寿园,一层大厅展示着抹茶产品以及抹茶制成的各式应季果子食品。二楼是抹茶体验区,净手步入操作间,便可以体验抹茶的制作过程。将新鲜的绿茶放入石磨中,细细磨研,不多时,便有绿色的粉末溢出来,收集在一起,用宇治矿泉水冲泡,绿茶的清新香气立时钻入鼻中,满室飘香!喝着自己磨制出的抹茶,品尝着精细的糕点,墙壁上是旧时宇治川的繁忙古画,联想起逝去的繁华。

独特的抹茶料理

在宇治川一定要品尝当地的抹茶料理,这是体现抹茶文化的精神所在,在宇治川的老街边有许多制作宇治名吃的料理店,最有名的当数背临平安院,面临宇治川的辰巳屋抹茶料理店。传统的二层木板屋,门前布置着精致的花草。掀帘而入,沿着木梯上二楼,选择视野最好的临窗位置,窗外便是宇治河面风景,以及河对面远山,邻家的精致园林庭院同样让人赏心悦目。

盘腿坐下,精致的茶具盛着清香的花茶,白色的宣纸上用毛笔书写着菜单,细看了一下均是与抹茶有关,以及时蔬与菌类,让人充满了期待。品完了花茶,就着精致的芋头制成的六星形糕点,不多时主人便端来了头盘,在青花瓷的杯子里盛着绿色的抹茶豆腐,青绿相衬讨人喜爱,入口细嫩即化,伴随着绿茶的清香,尝后满口清新。之后便是一道豆腐皮与螃蟹肉,配上抹茶末,送入口细嚼,豆腐皮的筋道混合螃蟹肉鲜劲,之后有绿茶的清新,最终达到一种奇特的味道。之后的菜品中运用到的食材让人出乎意料,可谓将应季的宇治川时蔬食材与山中菌类用到极致,均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新鲜的百合、荞麦面、抹茶盐炸大虾、信州蒸品等,每道菜配上精致的器皿,以及外观上的造型,卖相非常独特。最后同样是一道抹茶甜点收尾,如此在宇治川的行程才算是完美。

相关阅读:春节东瀛访古 日本京都深度旅游攻略

             日本京都风姿绰约 古物慈朴新物情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