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搜寻江阴石庄那些历史悠久的古桥

新浪旅游

关注
寻桥之旅

江阴古时是长江入海口,老桃花港是长江连接内河的便捷通道,往来此港的船舶较多。石庄是沿港的贸易市集,停泊处有石桩系船,早年称这里为“石桩”,至宋代改为“石庄”,石庄便作为地名沿用下来,宋至明朝此地属永陵乡,清改设桃花镇,后名称改为石庄镇,目前属璜土镇。宋人戴复古有《江滨晓步》一诗,记录了这一带景观:“津头晓步落潮痕,行尽蒲根到柳根。雁影参差半江月,鸡声咿喔数家村。求鱼看下连筒钓,乞火听敲隔舍门。料得锦城无此景,欲将图画寄王孙。”

桃花港是江阴最西的通江河道,也是“海运故道”。《乾隆江阴县志》载:“桃花港县西六十里,夹岸多桃花,故名,又名剩粮河,谓此道运粮不亏而余剩也。”清人许容曾以《过桃花港》诗描绘过这里的景色:“水滨红映一重重,笑倚风前夹岸逢。为语渔人宜早出,清时莫蹈避秦踪。”老桃花港口在江阴、常州交界处,被当地居民称为“省界河”,老河曲折多弯,河窄水浅,泥河沉积易淤,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 以来的600多年中,先后疏浚20次。由于桃花港老港口有大片淤积沙滩,水流不畅,1958年河网化建设,桃花港河自盘龙山向北已改道天生港入江,称为新桃花港河。而盘龙山至石庄的老河改称老桃花港河,现变成石庄镇区市河。新老桃花港河呈犄角之势纵贯石庄,给这一带数万亩农田带来了灌排之利。

旧时,在老桃花港河上共坐落着十四座古桥,自北向南分别为:新桥、大闸桥、西底桥、石庄桥、新桥、芦墩桥、华庄桥、山前桥、芝麻桥、黄土桥、观桥、陆埭桥、常泽桥和太平桥。我这次寻摄的石庄四座古桥就位于不足七八米宽的老桃花港河上最北侧。

新桥

石庄新桥

石庄新桥位于横跨老桃花港紧靠长江的老桃花港河口上,北侧距离滨江西路300米左右,是江阴市境最西北边缘的一座古桥,该桥原属璜土镇友谊村境内,现在看来并不好找,因为桥的四周已经被厂房围墙所遮掩埋没。清光绪《江阴县志》载:“新桥,桃花港口,石建。”新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单孔石拱桥,桥身用青石条石砌筑。新桥净跨为8.3米,旧称二丈五尺,桥面宽3.8米,旧称一丈二尺。

新桥为常州与江阴交界河道的桥梁,原来桥东陈家岱为江阴的自然村,桥西张家岱为常州的自然村,现在村庄都没了,成了工业园区。古时陈家岱北曾有伍云庙,传说伍子胥一夜愁白头发逃离楚国,被一位渔翁救护架舟顺长江而下,潜逃到吴国,就在石庄附近的芦苇滩登岸。后人为作纪念,在此建庙,并称作伍云庙。伍云庙于民国时期遭兵毁。

据历史记载和民间百姓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5月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一支队自茅山出山,东进上海郊区与日寇、汪伪军事较量后回师江阴,在江阴定山湾召开军事会议后迂回到澄西地区,驻前粟山崇圣寺。此后继续西移,从石庄的桃花港乘船,经新桥出江至扬中整训。石庄新桥至今保存完好,1992年列为江阴市(县)级文物保护。这次好不容易找到的新桥,坐落在江阴和常州工业园区的中间桃花港河上,特别是常州西头,已经是厂区水泥场地。新桥的台阶上长满了枯草,厚厚一层,踩在脚下,软绵绵的历史陈旧感!

大闸桥

大闸桥

石庄新桥南0.5公里是大闸桥,大闸桥又俗称大石头桥。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大闸桥,新桥南,乾隆年间(1736-1795)修,咸丰十一年(1861)石梁毁,今易以木。”大闸桥始建于何年不详,应在宋明年代。大闸桥是闸桥合一的建筑物,是古时澄西地区、常州重要的入江通舟河道。桥下可以通航,可以节制江潮入侵,引水灌溉。桥上可以行人,驶以车马。

大闸桥桥面长6.7米,旧制算2丈,闸孔净宽6米,在旧时可算是大闸了,目前仍然可见置闸的槽口。桥面宽1.78米,由三块巨型花岗岩条石组成。该桥是江阴通向常州圩塘的重要通道。大闸桥东堍有座关帝庙,关帝庙前有棵古老的银杏树,这在古代重要水陆交通要道都常有的镇关庙宇,在一位老乡的带领下,在关帝庙的门后角落里竟然看见一块光绪年间的“重建大闸桥碑记”石碑。由于老桃花港已不通航多时,因此古大闸桥仅为民间人行通过的桥梁,大闸桥为江阴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闸。

西底桥

西底桥

大闸桥南0.5公里的老桃花港河上,横跨着石庄西底桥,该桥属石庄东白土村。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西底桥,大闸桥南,乾隆二十九年建。”西底桥为三跨巨型花岗岩条石架设,中间跨径为7.5米,东孔跨径为7.3米,西孔跨径为3.5米。据当地村民反映,西跨原来也是7.3米,后来因桥墩坍塌,桥梁断折而改成3.5米。西底桥宽1.9米,每跨由三块巨型花岗岩条石组成,每块条石宽75公分和65公分不等。

从附近的老人口中得知,西底桥曾经修建过很多回,旧时候修建石桥真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那时没有葫芦等现代工具,完全依靠枕木滚动来搬移几吨重的石板桥面或石柱,重修后的西底桥桥面及支柱也曾塌陷断裂过,所以东西石柱并不一样多。我跟老人很有缘,他还用一个当地俗语笑料来形容西底桥的桥面很厚实:“你的脸皮真厚,厚得像西底桥的桥面了!”西底桥由于老桃花港封港改建涵洞停止通航,而得以保护。

后来在西底桥的北侧又新建了一座桥:西帝桥。对于为何叫西底桥或西帝桥,老人说,老人没法讲清楚,但是老人倒是对西底桥北侧平地上隆起的一个墩说了个神话故事:原来这里有只蟹妖怪,准备就地长成大山,谁知突遇一个神仙帝王来此,一口将蟹妖怪吃了下去,后来总算只长成了小土墩,而没有长成大山。也许,这就是西帝桥的来历了!为了纪念神仙帝王,这里修建了一座古寺庙:兴隆寺。也许,寺庙前有两棵400岁一年能收获十八篓筐白果的雌雄古银杏树才能清晰见证西底桥的历史。

石庄桥

石庄桥

再向南1公里处,就是石庄市镇的石庄桥了,石庄桥又名聚隆桥,位于石庄市镇区老桃花港河上,东头连接着石庄老街。这是三跨平板巨型花岗岩条石桥,桥堍为青石砌筑,石庄桥始建于明万历而是三年(1595),现桥上有宋明二代建桥石材的遗存,现桥为清代建筑。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石庄桥,石庄市,又名聚隆,乾隆三十四年(1769)祁希源、高学周、吴乾道等建。”石庄桥在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中曾进行过维修,现保存完好。

石庄桥为三跨。中间跨径5.5米,两边跨名为4.10米。桥面净宽3.15米,按旧制算为一丈,每跨由五块巨型花岗岩条石组成,每块条石宽50-55公分。桥脚四周设有下沉式步行台阶,即可贡商贸船舶搭跳装卸货物,又能为居民汲水洗衣、淘米洗菜提供方便。石庄桥为古时东西方向最重要的交通桥梁,也见证着石庄集镇的繁华历史。该桥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有很重要的保有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