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无锡运河中小岛黄埠墩 寻历史名人足迹

新浪旅游

关注

京杭大运河无锡市区段古运河的北端有一座古芙蓉湖遗留下来的小岛——黄埠墩。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各进行过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在墩上停留观赏,康熙把它比做水中的兰花,乾隆称喻它是传说中的“蓬莱”。2400多年前,吴王夫差率兵伐齐时,曾在墩上大宴群臣;楚国的春申君曾在这一带水域兴修过水利,相传黄埠墩由此得名;南宋时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两度经过此墩,在这里写下了一首《过无锡》的爱国诗篇;明代有“海青天”之誉的名臣海瑞,在墩上写有“临水玩山第一楼”的匾额,等等。如今,墩上有纪念文天祥的仿古建筑“正气楼”等。(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北风吹万里)

越绝书》有“春申君时,立无锡塘,治无锡湖”的记述。明代有些无锡地方志书也有写作“黄阜墩”的。爱新觉罗·弘历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时,这位“古稀天子”又将它笔误为“黄浦墩”。而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则写为“黄甫墩”。至于无锡湖,在唐朝陆羽(733-804)所撰的《惠山寺记》中,称“射贵湖”,一名“芙蓉湖”。今从蓉湖庄、莲蓉桥(莲花又名“水芙蓉”)等地名中,尚可看出其余绪。该湖因明代以来的围湖造田活动,使它不断收狭,渐成为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河道。黄埠墩则与古运河中另一个小岛“西水墩”一起,分列为古运河无锡段中的“天关”、“地轴”。黄埠墩曾因“二帝(清帝康熙和乾隆)、二相(楚相黄歇和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一青天(被誉为‘海青天’的明代名臣海瑞)”曾经登临而遐迩闻名。

唐宋以来黄埠墩就成为无锡运河中的一处胜迹。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右丞相时,因元军东下,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拘留,北行时,在这里停留,写下了《过无锡》诗一首: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明朝右佥都御史海瑞,任应天巡抚时到无锡,曾为黄埠墩上的环翠楼写下“玩山临水第一楼”的匾额,明朝王永积写的《锡山景物略》中说:“墩上有文昌阁、环翠楼、水月轩,垂柳掩映,不接不离。登阁九峰环列,风帆片片,时过几案间。”

康熙、乾隆南巡,曾多次在这里停留暂住,康熙题下“兰若”一匾,乾隆题有诗句: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中说:“无锡北门外,有皇甫墩,在芙蓉湖中,四面皆水,飞楼缥缈,极似西湖之湖心亭。窗户轩槛,皆九龙山翠所涵渲。登览胜概,甲于通邑。楼中匾联尚多,惟孙平叔宫保联云:灯火春星浮北廓;云霞朝景揽西神。秀整雅切,邑人盛称之。西神即九龙山也。”

北京的颐和园,前身是乾隆皇帝主持兴建的,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的“清漪园”。乾隆帝在建清漪园时,曾大量仿建江南名园,如他1751年春季首次南巡时,曾命随行画师摹绘寄畅园,返京后在万寿山东北麓予以仿建,名“惠山园”,即今存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复建的“谐趣园”。但乾隆帝又在昆明湖的南面水中仿建黄埠墩,则在无锡所有志书中,迄今均告阙如。据清代浙江钱塘人、嘉庆进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吴振木或所撰《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八载:“凤凰墩在湖中,仿江南黄埠墩为之。有楼,建金凤,张翼随风而转,以相风也。”那么乾隆帝为什么要建凤凰楼呢?据专家考证,是为了与该园南湖岛上的“龙王庙”南北对应,以象征龙凤并列。至于墩上那个建有类似今天“风向计”的金凤凰的楼,据考,名“会波楼”。从楼名也不难看出,这水中楼阁的情趣,与黄埠墩上,面对九龙山(惠山),由海瑞先生题匾“玩山临水第一楼”的“环翠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这是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三次经过无锡时留下的诗句。时间在德祐二年(1276年)春,由于战败被俘,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去大都。路过无锡时,为防止被人劫夺,元兵就将船停泊在四面环水的黄埠墩上。

时值农历二月,无锡百姓闻知文丞相经过,不顾元军阻挠鞭打,在运河两边排得密密麻麻,持香跪送,哭成一片。文天祥感动得热泪盈眶,留下这首《过无锡》。今天黄埠墩上的“正气楼”,即为纪念此民族英雄。另一个历史故事称,相传公元前248年,楚国丞相春申君黄歇徙封江南,在治理芙蓉湖水患时,曾扎营该墩,“黄埠墩”名称的由来也与此相关。再加上著名清官海瑞游览无锡、以及清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都曾在黄埠墩上歇脚,题诗咏怀,黄埠墩的文气更重。

如今的黄埠墩千百年来,几经毁建翻修,历尽沧桑巨变,样貌已是和从前大不相同。无锡市大力建设和推广、开辟古运河观光线路,而游览即是从被誉为“天关”的黄埠墩开始的。从北塘三里桥沿岸观看黄埠墩、蓉湖庄一带河面风光,是一种美的享受。

夜景中的黄埠墩风韵卓尔不群,灯光的掩映下,与河水和身后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具有现代美感。一个城市的变迁,很多记忆都消失了,黄埠墩能被完整地保留至今,成为北门引以为傲的历史见证,实在难能可贵。如今正逢和谐盛世,愿这颗芙蓉湖明珠,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迷人异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