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大隐于市”的国宝——翔龙山摩崖造像

新浪旅游

关注

内江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国宝——“大隐于市”的翔龙山摩崖造像。国庆大假期间,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罕见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2013年5月3日,翔龙山摩崖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内江其他国宝不同的是,它位于内江城市核心区,繁华城区临街处,可谓 “大隐于市”,市民足不出城便可一睹国宝风采。

据该市市中区文管所所长万立新介绍,翔龙山摩崖造像始于唐、盛于宋、延至明清。在翔龙山长206米、宽9米高的崖壁上,现存造像61龛,大小造 像368尊,其中,唐代阿弥陀佛坐佛高4米,刀法简练,刻技精湛;千手观音造像高8米,造型端庄,气势恢宏;佛教故事图有大小造像150尊,人物各异,造 型精致,栩栩如生,代表了各历史时期雕刻造型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最为难得的是,内江两大历史名人“穿越时空”在此“相聚”——国画大师张大千重书的“名相大儒”赵贞吉的诗碑。据记载,明代礼部尚书赵贞吉曾作 诗:“一声何处牧歌来,万户千门此处开。识得此中真实义,不知那地有安排”。1921年,张大千被兄张善孖从日本“押”回内江与曾正蓉成亲,并应资圣寺住 持果真之请,书写赵贞吉诗并雕刻于石碑。

这座书诗碑高154厘米、宽82厘米,风格沿于魏体,书体飘逸潇洒,是目前全国仅存的张大千青年时期的墨迹。

万立新介绍,翔龙山摩崖造像升格为“国宝”后,内江加大了保护力度,并将其编入“国保”单位保护规划,以期打造川南民居风格的“石刻艺术陈列馆”。

文by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