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探访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组图)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座拥有14处国家级、40处省级、数百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一座能欣赏到南音、梨园戏、木偶戏和高甲戏等古老神奇剧种的文化城邦……这就是泉州。
泉州是座千年古城,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漫步其间,眼前全是前朝旧影,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
如果前去福建旅行,你只把目标对准福州、厦门,而不在泉州稍作停留,那你一定会感到懊悔。
A 千年古刹——开元寺
开元寺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唐代古刹,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构筑壮观,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
寺内最有名的是它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这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其中镇国塔高达48.24米。
和开元寺共同经历过千年风雨的是寺中的古桑莲树,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但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
开元寺的天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而值得称道的大雄宝殿有86根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和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其外观保存着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开元寺位于鲤城区西街,与凡尘相隔仅仅是一道象征性的紫云屏。这里一向香火鼎盛,梵乐声声,一派闽南佛国景象。
B 人文名山——清源山
清源山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
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流泉、飞瀑点缀其间,颇为壮观。除了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的人文胜迹更是清源山上独具特色的珍奇瑰宝。这里有着保存完好的宋元时期佛教、道教、藏传佛教的大型石雕、历代的摩崖石刻,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的舍利塔。
可见,清源山自古就颇受世外高僧和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文人雅士、武将、高僧游山时留下的碑刻和崖刻,更是为清源山增添了不少的人文意蕴。
清源山素以岩洞闻名于世,如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等。其中,老君岩的老君像造型生动、刻工精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像。
C 妈祖圣庙——天后宫
天后宫地处城南晋江之滨,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妈祖庙。走进该宫,山门、戏台、天后殿、寝殿、梳妆楼等依次排列,两侧则有东西阙、东西廊、东西厢、东西凉亭。
天后正殿,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木构建筑,殿内的木梁、门窗等浮雕纹饰丰富,托木部位有凤凰戏牡丹,表现女性神庙。除较完善地保存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还陈列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旅友荐玩
阿鱼:泉州文庙,其建筑规模宏大,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入夜,文庙广场上的古榕树下会坐着一些戏迷,很认真地听着南音艺人在台上的表演。文庙广场因为这曼声清歌的袅袅乐音而古意盎然。
D 风味小吃 品种繁多
肉粽、面线糊、土笋冻……如果你去泉州旅游,有经验的驴友总要提醒你:这些小吃不可不吃。不过,如果你对泉州只落下个“小吃很丰富”的印象,到酒楼点菜时却不知所措,那就损失大了。其实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菜,隶属于八大菜系里的福建菜,菜式清鲜香脆,注重调汤,值得一试!
土笋冻
笋子怎么也能结成冻?此“笋”非彼“笋”,土笋是生长在海滩泥沙中的一种软体小动物,因形似“小笋”而得名。它含有丰富的胶质,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成冻。外观晶莹润泽,口感清脆。如果佐以萝卜酸、芫荽芥辣酱,吃起来会更鲜爽。
姜母鸭
这是一道在泉州很受欢迎的风味菜肴,是闽菜烹饪的一绝。选用红头正番鸭、当地的老姜母以及十余种中药材煲制而成。由于红头正番鸭皮薄肉红,无皮下脂肪,味道香醇,口感清爽。据介绍,做这道菜费时很长,鸭胸肉很厚,幸而没什么膻味,用高粱酒专调的汤汁腌制,起码一整天才入味。
泉州肉粽
泉州的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在端午节,泉州家家户户都要备肉粽。
小小肉粽的诞生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要挑选质地柔软、当年新鲜出炉的糯米。糯米浸泡沥干后,接下来就是影响肉粽口感至关重要的环节———炒米。要放入葱头油、蒜、焦糖、五香粉、卤肉汁等调料以及经过特殊熬制过的油,火候也要控制。经过5到10分钟的反复翻炒,糯米呈现金黄色时便可出锅。
糯米炒完后,就可包粽子了。现在,肉粽里面的馅料不断变化,种类众多的肉粽也应运而生,有小肉粽、大肉粽、八宝肉粽等。
●资讯加油站
交通:泉州市内有22条公交线路,连接了市内所有的景点;其中旅游专线601线来往于清源山、水上乐园、开元寺、芳草园、天后宫、展览城和游乐园,每16分钟发一班车。要到泉州邻近景点游玩,有直通景点的快运巴士。
游线:海交馆、清源山、西湖公园、开元寺、闽南街区建筑群(中山路、新门街)、府文庙、后城旅游文化街、美食街、观赏泉州夜景、观看木偶或南音演出。
特产:德化瓷器、永春纸织画、木偶头、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等。(王敏、苏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