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山谷里的歌者和戏台上的居民(组图)

新京报

关注

本期坐标

长峪城:位于北京地界的西北角,隶属于昌平区流村镇,距昌平卫星城54公里。明正德年间在长城以南4公里处修筑关城,因在长峪沟内而称“长峪城”(与镇边城、白羊城并称北京“边关三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名。

这里地处自延庆盆地入京的交通要冲,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村北海拔1438米的黄土西岭上残存一段燕国修筑的高楼长城,也是北京地区海拔最高的长城。古城墙、城门旧迹至今尚存,永兴寺、菩萨庙、关帝庙等散落城内。每逢春节及一些重要农时节令,在北京早已濒于绝迹的社戏,仍在永兴寺内的古戏台上如期上演,游人可以随时点演。

去长峪城之前,村里安排负责接待的大学生村官小谷详尽地指点出了一条进村的路径,尽管指示详细,弯弯绕的山路仍然使我们有些迷糊。用不了多久,当沿途的山崖逐渐色彩斑斓起来时,这种曲折可能恰恰将使这一路成为一段绝不乏味的行程。

在路的尽头驻足,你将看到一座略显残破的拱形城门把守在这个深缩在山沟中的小村庄的入口一旁,村内老房旧城,满目青灰;抬头向极北的山顶远望,隐隐可见一座大半没入荒草丛中的长城墩台。

一座庙

人神混杂着看戏

这次首先迎接我们的却是村西高台上那株苍老的榆树。榆树背后,便是建于明代的永兴寺,前后两殿、东配殿、西侧古戏楼和前殿东西两侧的钟鼓楼仍保存完好,只是殿内所供佛像已踪迹全无。

村里人说,这座寺庙一大神奇之处在于佛、道一体,前殿原来供奉弥勒佛和十八罗汉,后殿供奉正宫娘娘、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东侧配殿则为庙内和尚道士共居之处。和尚、道士和睦相处,使得这里香火一度极为旺盛,村民每年也必定定期在庙里演戏,酬谢神佛。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和一般寺庙内的戏台正对大殿不同,这儿的戏台却坐西朝东,与配殿相对。这应该算是永兴寺的第二个神奇之处吧。”长峪城村民岳长玲说。很有意味的是,戏台的这种位置设置使得前后殿的神佛若想看戏,必须走到院中,挤在那些看戏的村民中间,无形中似乎多了些与民同乐的味道。

一口钟

报时与报信

尤为珍贵的是,前殿东侧钟楼内至今尚存一口明代铸铁大钟。钟上铭文显示,此钟系道士张演龄的弟子赵登继承师父“寺里不可一日无钟”的遗愿,广为化缘铸成。每日按节应时的晨钟暮鼓点染了这座寺庙旺盛的香火。

这口古钟的功能还不止于此,村民孔繁荣介绍说,过去没有日历的时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庙里人便会敲出一种特殊的节奏“紧七慢八平四十”,提醒大家一个月已经开始或者过半。

再往前说,抗日战争时期,只要村东石头岭上的“消息树”一倒,大钟就连响几十声,人们便开始躲进深山“跑兵”;而在和平时期,这口古钟则是告诉村民们庙内大戏即将开演的信号。

一出戏

唱宋朝那些事儿

“社戏活动在长峪城已经流传了好几百年。唱腔主要是河北老调,也唱评弹。”曾长期参与村内戏班活动的老人介绍说。演出的剧目主要是反映宋朝的故事,过去曾有70多种,目前流传下来的仍有30余种。

“现在每年春节还会演出,”孔繁荣说,在4月18日娘娘庙会或者秋收过后农闲开始时也会出演。

我们到达永兴寺时,村内的戏班早已守候多时,演员们已在后台装饰停当,前台一侧坐了数位手持板胡、长笛、板鼓、梆子、垮板等各色乐器的老人。乐声响起,从后台旋转着踱出一位手持钢鞭、身披帅服的武将,然后是老生、青衣、花旦……轮番上场。虽然这次事前并没有钟声敲响,而台下也一直只有我们寥寥几个观众。

长峪城村与长城已经融为一体,图为横穿村子的古城墙,墙头还被突兀地放置了一个坛子。

说唱杨六郎

- 配音

长峪城一带传说的主角是杨六郎。有意思的是,在杨六郎抗辽的宏大想象被相对简单地固化为“老峪沟”(即老窑沟村,传为杨六郎囤粮之地)、马刨泉、寄水坨等地名时,更为村民津津乐道、详尽刻画的却是他和匪寇王百万之间的一场战斗;这就像村内老人对于1937年在村域内切实发生过的那场南口抗战虽然大多已经语焉不详,但对于整个抗战期间村民时常躲进深山“跑兵”的遭遇却依然记忆犹新一样。

这个宋朝的故事是说,土匪王百万曾经长期盘踞村南某个山头上,杨六郎奉命前来清剿。杨六郎最初兵力不足,于是先假意与匪首结拜,借机在对面山头扎寨筑城、养精蓄锐。

一年后,杨六郎的队伍已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于是趁着月黑风高发动突袭。王百万最初派出猎狗迎战,被杨六郎引至悬崖边上坠崖而死。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杀亮沟”即因此得名),王百万终被生擒。

对于故事的可信度,村民们显然心知肚明,“这只是传说,不能当真”。但是,转而他们又会指着村东那面悬崖山顶上残存的墩台基址认真地告诉你,这就是杨六郎当年所筑的“六郎城”,而且在时间上“远早于”明代所修的旧城和新城,因而也是长峪城“第一城”。

而社戏的观众,也正是这些满脑子可爱逸闻的人们,他们正沉浸在《大登殿》或者《辕门斩子》的咿呀声中。

- 城楼 观山景

圆楼长城:位于村北黄土西岭上,是北京海拔最高的长城,据说站在烽火台上,康西草原、怀来草原均清晰可见。这里有片高山草甸“黄花坡”,长城也因此被称为“黄花坡长城”。南口战役即发生于此处,长城墙体上的弹痕至今清晰可见。

旧城和新城:长峪城村内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旧城在北,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呈船形横跨东西两山(文革期间,东侧山顶上曾出土过一划桨玉人,据说即是镇城之物,可是早已不知所踪),目前,只余南侧城墙和北门尚有残存。据说旧城南城门即将竣工时,就被一场大水冲毁,于是,万历元年又在旧城西南部的高地上新建一座“新城”。新城城墙多已不存,只残存东门和瓮城,瓮城格局尚清晰可见。

指南

【交通】

自驾车:走八达岭高速公路至昌平西关或南口镇出口,奔燕翅方向,经南口镇西行至流村环岛左转,前行至高崖口左转,沿盘山道行驶至马刨泉右转,沿老峪沟方向继续前行约2.5公里,左转,过黄土洼村即到。

公共交通:德胜门汽车站乘345路公交车至昌平北站下,换乘昌平长峪城专线公交车直达。

【食宿】

村内目前有5家民俗接待户,可住火炕或者单间,品尝杏仁咯扎(音)、炖菜等农家菜,住宿含一日三餐每人每天在65-80元之间。

【社戏】

每场约需450-500元,可以点演剧目,但须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10-80192955),也可以请民俗接待户帮助联络。

【提醒】

1、环山路难行,建议早出发,并预防晕车。看燕国古长城及长峪城全貌,需要爬山,山路较难行,可提前备好登山装备;目前正处于护林防火期,进山需有当地人带领,在山中请慎用明火。

2、山区气温较低,如果晚上在村中看戏、住宿,需注意加衣防寒。

C30-C31版采写 本报记者/耿继秋 C30-C31版摄影 本报记者/尹亚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