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古基督教

乌鲁木齐在线

关注

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深入,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西侧一处小山丘上的奇特建筑物遗址被重新发现。新疆部分考古专家认为,它极有可能是早期基督教――景教寺院的建筑遗址。

这处遗址位于距吐鲁番市约10公里的山丘上,房屋建筑遗址主要分布在山顶处,山下有附属建筑,均已没有顶,残墙保存相对完好,土坯规整巨大,个头几乎是现代吐鲁番地区民居土坯的一倍。遗址四周的山坡上遍布灰陶片,这是一种典型的南北朝至唐代的粗沙陶片。参加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永兵还依稀见过壁画残迹。

在此前的文物普查中,这处遗址因“四不像”被视为近现代废弃民房,所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永兵说,因为遗址残迹的构造形式和功能不太好确定,它既不像烽燧又不像戍堡。“也曾考虑是否是佛教遗址,但佛教寺院一般都有回廊,中间有台基,这里却没有。”

不过,国外考古文献为重新“发现”这处遗址提供了新的佐证。作为吐鲁番文物研究所聘请的国内外50位专家之一,德国考古专家王丁从国外带来大量有关新疆考古文献和资料,其中有记载:上世纪初德国人曾在火焰山西侧的一处山丘遗址上进行过挖掘,并出土了一批景教文书和壁画之类珍贵文物。

当时,西方国家曾把新疆的吐鲁番地区称作“西旁”,意为“新疆就在西方世界的旁边”,这处发现景教文物的遗址因此被命名为“西旁景教遗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人员也曾吐鲁番地区出土过景教特征的遗存,如陶棺、壁画等,高昌古城就曾发现景教壁画。

通过对比分析,吐鲁番部分文物研究专家认为,曾一度被忽视、有着奇特建筑遗址的小山丘就是当年德国人记载的“西旁景教遗址”。进入现场后,普查人员在山顶的两面残墙之间还发现了两处掘坑。张永兵分析说,这有可能就是当年德国人挖掘留下的痕迹。

在小山的一侧坡面上,普查人员还发现了大片似垃圾等废弃物的遗存。对于考古专家来说,“垃圾堆”是探寻历史真迹的“富矿”。张永兵说,如果进行清理挖掘,一定还会得到更多的印证。

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吐鲁番地区成为新疆文物遗迹保存最丰富的地区,大量不同特征文化遗存发现不断印证着这一区域曾是景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中宗教荟萃碰撞的地方。“景教寺院遗址的出现也再次证明景教传播范围的广泛,更说明丝绸之路兴盛之时,这一带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张永兵说。

目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仍在新疆各地持续。截至11月下旬,新疆已经新发现不可移动古遗迹1200多处。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作者:毛咏 罗骁兵责任编辑:付爱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