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走进阳羡茶文化生态园 品茗听茶的故事

新浪旅游

关注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阳羡茶文化生态园”,是陶都宜兴新开发的一个生态旅游保护单位。去的时候正下着蒙蒙细雨。一路上,时不时会有飞鸟在眼前跳跃,视野渐渐开阔,心,也如眼前的茶园,绿意一点点如水墨画一样,蕩漾开去。(本文选自《水乡人家》作家出版社 作者:云夏)

卢仝草堂与茗膳坊

先去茶文化生态园中看卢仝草堂,以另一种方式探寻茶文化,另一种方式纪念茶仙卢仝 ,也即《七碗茶》的作者。卢仝草堂在山脚下,名符其实的草屋。外面摆了一些旧农具,屋内有旧石凳,灶台,还有诗人的生平介绍。这位诗人一生穷困不得志,然而,他的诗不仅得到过去与现在的人们的喜欢,还得到日本茶客的推崇。

外面下着雨,草屋内光线昏暗。我想象着时间回到千年以前,这位诗人是如何用心地体会茶文化,写下那千古名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静静地在草堂前伫立,我被草堂前那一组组旧农具所吸引,它们斑斑驳驳,它们历经沧桑,它们记录着农耕时代的那份原始的美,手工劳作的美。同来的一位老先生姓石,他是当地湖父人,他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竹海人家,人们住的吃的用的都与竹有关。生活虽然简陋,但农闲时,喝上一碗地产的野山茶,那真是神清气爽,倍感清心。有客人来,当地的村民奉上的茶,便是自己家植的,总是让来客品味不已。

茗膳坊就在一片竹林里,土墙,青瓦,红灯笼。月季花清香,小泉水清流……古朴中透着现代,现代味不失传统,正是沉浸在繁忙都市中的人们品味乡村土味的好地方。已近午时,雨停了,艳阳高照,阳光在绿意盎然的竹林里跳跃,我们的心也跟着欢快起来。卢仝草堂在茗膳坊前。离这不远,还有七碗居。供游客品茶休闲,说一说古今事吧,让时光,在这沁人心脾的茶香中飞逝。远古的人与事,渐渐清晰起来,让人怀想、感叹。

小木屋

人生如茶。作家叶倾城曾这么形容茶:“一股沸水冲下,清香绽放如花朵,令人想起茶的身世……”而著名作家王蒙则说:“茶是魂,是韵,是趣味,是机智,也是微笑与漂移,舞蹈与飞升 ,嗜茶者多半是好相处的人。”还有小木屋。与茗膳坊一样,古色古香,消费却不低,适合白领们在这里休闲度假。

在唐代灿若群星的诗人中,卢仝的诗名极为普通,但这首《七碗茶歌》独领风骚,堪称绝唱。它优美空灵,给读者以无穷想象,广为传诵,历久不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走向世界。可以这样说:哪里流行茶饮,哪里就有《七碗茶歌》的传播。“……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七碗茶歌》对后世的茶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的诗句和“七碗茶”诗意,曾被历代文人雅士广为引用与化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多篇 茶诗,都曾化用《饮茶歌》的诗意呢!卢仝曾在宜南山区种茶,他写的《七碗茶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更被奉为日本茶道文化的启蒙内容。

加载中...